原標題:毛澤東讀《拿破侖傳》
在不同的時期,毛澤東對拿破侖的評價重點有所區別。
早年,他把拿破侖視為“有大功大名”的“豪杰”,認為與“德業俱全”的“聖賢”尚有差距。同時,還在文章中多次以拿破侖侵入德國,而德國后來攻入巴黎的史實,來說明兩國歷史上曾冤冤相報,以此提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勝的法國,對戰敗國德國不要相逼太甚。
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很注意拿破侖在軍事上的成敗。毛澤東認為,拿破侖指揮的多數戰役都是以少擊眾、以弱勝強,戰略戰術運用得當﹔同時提醒人們注意,拿破侖最后的失敗,西班牙、俄羅斯的游擊隊發揮了很大作用。這些認識,無疑是立足於中國革命戰爭的實際經驗和抗日戰爭的戰略需要。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更關注的是拿破侖在資產階級革命中實施的一些政策。例如,他講資本主義國家中,隻有法國在大革命和拿破侖時代比較徹底地分配了土地,由此說明,廢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本來就是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務。毛澤東還由此強調,由於拿破侖的士兵,大多是分得了土地的農民,因而特別具有戰斗力。
毛澤東晚年讀談拿破侖,重點關注拿破侖稱霸歐洲的對外政策。從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他10多次同外賓談到拿破侖后期失敗的教訓,認為他不該佔領西班牙,不該去打俄國,不該封鎖英國貨物。總之,“拿破侖晚年的政策不那麼高明”,歸結到一點,就是1968年6月21日會見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時說的,拿破侖的國際戰略失誤於“佔領太多,樹敵太多”。這段時間,中蘇關系異常緊張,毛澤東特別關注世界格局的變化,反復讀談拿破侖侵略擴張的教訓,顯然意指當時在全球採取進攻戰略的蘇聯,並且和毛澤東思考如何打破蘇聯企圖包圍中國這個重大的國際戰略有關。毛澤東1972年7月10日同法國外長舒曼討論拿破侖失敗時說的一段話,或許傳遞出更重要的消息:現在我是事后諸葛亮,沒有當他(拿破侖)的參謀長。我是打過仗的,所以誰要來打,人要想一想。
毛澤東一生反復讀談拿破侖,主要還是因為拿破侖的生平濃縮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毛澤東晚年常常稱拿破侖是“資產階級的英雄”“資產階級的代表”。閱讀有關拿破侖的書籍,是了解資產階級革命過程的重要途徑。
【更多進入黨史頻道】
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為官僚主義畫像
黨史周刊|毛澤東:不要老是想著“我多麼高明”
黨史周刊|周恩來侄孫女侄孫回憶西花廳家規
周恩來解救劉少奇之女劉愛琴真相
鄧小平一生中的兩次“不握手”會議
731研究者發現日軍滇西細菌戰新罪証(圖)
到底誰是第一個喊“毛主席萬歲”的人?
是誰護送過毛澤東 力阻暗殺周恩來的陰謀?
合肥張家四姊妹:最后的民國淑女(圖)
獨家盤點|中共10次重要的整黨整風和教育活動
解密葉群的性格與命運 和林彪一起揣摩毛澤東的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