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共中央解決邊界問題的原則和辦法

——老一輩革命家與邊界問題研究之一
廖心文
2013年08月09日15:3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越邊界全長2,280公裡,全部為已定界。廣東、廣西與越南接壤的邊界線在宋朝時已基本形成,雲南與越南接壤的邊界線在元朝時大體形成。中越在歷史上有藩屬關系,中法戰爭后,清政府承認越南為法國保護國,中越邊界線在1885年至1897年逐步會勘確定,大部分以分水嶺為界,並建有界碑。建國初期中越邊界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中越兩國邊民有私自移動界碑(數百米到數公裡不等)的情況,並引起糾紛。

我國與8個民族主義國家的陸地邊界線總長約7,045公裡。其中,緬甸為2,260公裡,印度為1,850公裡,尼泊爾為1,050公裡,巴基斯坦為500公裡,老撾為710公裡,不丹為400公裡,錫金為200公裡,阿富汗為75公裡。在7,045公裡長的邊界線中,未定界的有4,615公裡,佔總長度一半多。其中,中緬未定界是740公裡,中印未定界是1,850公裡,中巴未定界是500公裡,中阿未定界是75公裡,中尼未定界是1,050公裡,中不未定界是400公裡。中錫和中老全部是已定界。

我國與民族主義國家間的邊界問題,主要就是解決未定界問題,其中比較復雜的是中緬未定界問題。中印之間全部是未定界,而我國和印度地圖上都畫成已定界,彼此出入很大。尤其是所謂“麥克馬洪線”西段地區(指中印邊界東段),兩國地圖上所畫邊界線面積相差甚大。此線將原屬我國西藏地方的門達旺、上洛渝的一部、下洛渝的全部和下察隅等約90,000平方公裡的地區劃入印度版圖。在西藏西北部的阿裡地區,中印兩國在一些小塊地方(如烏熱)的歸屬上存在爭議,爭議點有七處。中巴之間全部是未定界,但當時兩國間事實上是按我國出版的地圖所劃界限為界,雙方沒有大的糾紛。中尼之間也全部為未定界,長1,050公裡。實際上早在1750年,清政府就派人在中尼邊界豎立了界樁。中尼邊界問題大多是歷史上尼方侵佔造成的,尼方侵佔的區域有的已達100多年,事實上已成為尼方管轄地區。中尼邊界問題的關鍵是對珠穆朗瑪峰的認識。清康熙年間,珠穆朗瑪峰就劃入中國版圖。乾隆、嘉慶、同治年間出版的歷史文獻,對珠峰一帶的山川河流都有詳細記載,出版的地圖也將其劃在中國境內。19世紀英國入侵西藏后,開始測量喜馬拉雅山地區,在1894年出版的地圖上將珠峰劃在中尼國界線上,並篡改了原來的名稱,以印度測量局局長埃弗勒斯之名命名,傳訛於世。1947年大英百科全書將珠峰全部劃在尼境內,給我國解決中尼邊界問題帶來了困難。中阿未定邊界隻有75公裡,沒有大的爭議,但需要進一步明確。中不之間400公裡邊界,全部為未定界,當時實際接壤地區沒有大的糾紛。中錫之間200公裡邊界,全部為已定界,是1890年中英兩國簽訂的條約劃定的。中老之間710公裡全部為已定界,國界以分水嶺為界,是根據1895年《中法界務專條》確定的,邊界沒有大的糾紛。

我國海岸線總長約12,270公裡。其中遼寧約為1,800公裡,河北約為380公裡,山東約為2,090公裡,江蘇約為780公裡,浙江約為1,570公裡,福建約為2,590公裡,廣東約為3,060公裡。沿海約有3,400個島嶼,總面積約為80,000平方公裡,其中絕大多數面積不超過1平方公裡。最大的是台灣島,面積約為35,759平方公裡﹔其次是海南島,約為32,198平方公裡﹔第三大的是崇明島,約為728平方公裡。1958年9月,我國政府宣布我國領海寬度為12海裡,我國海岸基線向外延伸12海裡的水域為我國的領海。這個規定適用於我國一切領土,包括大陸、沿海島嶼、與大陸隔有公海的台灣及其周圍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屬於中國的島嶼。按此規定,基線以內的水域,包括渤海灣、瓊州海峽在內,都是中國的內海。基線以內的島嶼,包括馬祖列島和大小金門島在內,都是中國的內海島嶼。對南沙諸島,歷史上帝國主義國家曾以“首先發現”或“距離最近”為借口企圖侵佔。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在干涉我國解放台灣的同時,對南海諸島也妄圖染指。1951年9月簽訂的美國包辦的片面對日和約,規定日本放棄對西沙群島等島嶼的權利,故意不提這些島嶼的主權屬於中國。同時,美國指使菲律賓、南越等對南沙、西沙群島等進行侵佔。這些侵略行徑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

由上可見,新中國成立后,面臨著很多邊界問題。不僅有大陸邊界糾紛,還有島嶼矛盾﹔不僅有未定界的劃界問題,而且還要處理已定界因河水改道、界碑移動產生的爭執或問題。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為今天繼續穩定周邊,搞好同鄰國的關系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寶貴經驗。

(責編:張湘憶、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