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澤東年譜(1949—1976)》選載之五: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澤東關於文風的論述

中央文獻研究室

2013年08月28日10: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59年 六十六歲

4月5日 在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講話中說:(文件)要用口語寫出來,每一個問題都要交代清楚,要想到對方的心理狀態。你講話是講給別人聽的,寫文章是給別人看的,不是給你自己看嘛!這裡有一個實質的原因,就是對於那個事物自己並不甚了解,自己並沒有作到認真的分析,沒有落實,沒有注意讀者的心理。我是贊成朱自清的風格的,他的文章寫得好,另一個側面不好,就是不神氣。第一個神氣的是魯迅,他的文章是口語。

5月30日 在對趙爾陸關於重工業生產建設幾個問題的意見寫的批語中說:“此件好,有相當的說服力,是一個工業界有了改進的文件,可以一讀。凡是使人看不懂,看了之后覺得頭痛,沒有邏輯(內部聯系),沒有論証,因而沒有說服力的文件,以后千萬不要拿出來。”

12月15日 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說:寫書要有批評對象,就會有生氣。這本書,沒有展開對錯誤觀點的批判,所以看起來很沉悶。這本書的另一個缺點,是先下定義,不講道理。定義是分析的結果,不是分析的出發點。研究問題應該從歷史的分析開始。

12月24—26日 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說:這本書看起來是書生的話,不像革命家的話。文章不講邏輯,甚至形式邏輯也不講,表明經濟學家不懂經濟實踐,他們對經濟問題不很內行。

1960年 六十七歲

2月5日 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說:這本教科書有點像政治經濟學辭典,總是先下定義,從規律出發來解釋問題。可以說是一些詞匯的解說,還不能算作一個科學著作。

2月9日 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說:這本書的寫法很不好,總是從概念入手。研究問題,要從人們看得見、摸得到的現象出發,來研究隱藏在現象后面的本質,從而揭露客觀事物的本質的矛盾。《資本論》對資本主義經濟的分析,就是用這種方法,總是從現象出發,找出本質,然后又用本質解釋現象,因此,能夠提綱挈領。教科書對問題不是從分析入手,總是從規律、原則、定義出發,這是馬克思主義從來反對的方法。原理、原則是結果,這是要進行分析,經過研究才能得出的。人的認識總是先接觸現象,通過現象找出原理、原則來,而教科書與此相反,它所用的方法,不是分析法,而是演繹法。教科書對每個問題總是先下定義,然后把這個定義作為大前提,來進行演繹,証明他們所要說的道理。他們不懂得,大前提也應當是研究的結果,必須經過具體分析,才能夠証明是正確的。教科書的寫法,不是高屋建瓴,勢如破竹,沒有說服力,沒有吸引力,讀起來沒有興趣,一看就可以知道是一些隻寫文章、沒有實際經驗的書生寫的。這本書說的是書生的話,不是革命家的話。他們做實際工作的人沒有概括能力,不善於運用概念、邏輯這一套東西﹔而做理論工作的人又沒有實際經驗,不懂得經濟實踐。兩種人,兩方面——理論和實踐沒有結合起來。同時作者們沒有辯証法。

4月10日 就修改《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致信胡喬木說:“第五部分需要修改。太長,宜縮一半,至少三分之一。問題太多,很不集中。廢話太多,不現實,不如前幾部分謹嚴。台灣部分寫得很不好。結尾無力。”

1962年 六十九歲

8月11日 在北戴河中央工作會議中心小組會議上講話中說:有些小說如《官場現形記》等,是光寫黑暗的,魯迅稱之為譴責小說。隻揭露黑暗,人們不喜歡看,不如《紅樓夢》、《西游記》使人愛看。《金瓶梅》沒有傳開,不只是因為它的淫穢,主要是它隻暴露,隻寫黑暗,雖然寫得不錯,但人們不愛看。

12月24日 在關於修改《陶裡亞蒂同志同我們的分歧》一文給胡喬木的信中說:“文章的中幅及后幅有許多空泛的話,應當大力概括,請考慮是否縮減1000—2000字。邏輯方面,扣得還不太緊,還抓不住人,請你注意,在嚴密的邏輯方面,認真調理一下。你所提出‘教訓’問題,我認為不甚恰當,隻要是嚴格說理又合乎事實,即實事求是的文章,是站得起來的。有些話此時不說,將難找機會。但‘形式主義的所謂協會’,‘所謂’二字可以去掉。全文以14000字左右為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毛澤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