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張愛萍任江浙省委軍委書記經過

劉曉滇    劉小清

2013年09月23日08:21   來源:《黨史博覽》雜志

原標題:張愛萍任江浙省委軍委書記經過

游擊短訓班的主講人

上海戰事越來越嚴重,中共江浙省委對於“八一三”抗戰的前景作了充分估計。江浙省委認為,國民黨軍隊一定會從上海撤退,日軍一定會佔領上海。上海一旦淪陷,省委軍委秘密隱蔽在市區來指揮農村的游擊戰,肯定不方便,也不利於地下工作的開展。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張愛萍准備離開上海飯店,擬將省委軍委遷到農村去。考慮將來在農村開展游擊戰的需要,張愛萍又組織開辦了游擊短訓班,培訓對象是做難民工作的學生黨員,學習內容是如何組織游擊隊和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張愛萍自然是訓練班的主講人,同時負責授課的還有吳克華。

當時有學員向張愛萍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講的都是紅軍在山地打游擊的經驗,現在上海的周圍地區都是平原水網地帶,該怎麼打游擊呢?”

張愛萍被問住了,因為他確實還沒有研究過在平原水網地區如何開展游擊戰爭。課后,張愛萍和吳克華等省委軍委的幾名同志一起討論研究,認為上海外圍的廣大農村地區雖然是平原河網地帶,但農村廣闊,村鎮稠密,人口眾多,日軍不可能佔領所有村庄,它隻能控制城市及某些重鎮。而我們則可以在有條件的各村庄裡分散秘密組織游擊隊,白天分散在各村,晚上集中起來打游擊。等到隊伍發展了,再根據實際敵情,相對集中行動,進而發展成游擊軍,進行較大規模的作戰。簡言之,即採取分散、隱蔽的辦法,晝伏夜出,相機打擊敵人。

張愛萍把這一設想提交江浙省委和劉曉討論。省委同意張愛萍他們提出的上海外圍農村是可以開展游擊戰爭的觀點,也同意他們的初步設想。張愛萍把這一意見再帶到訓練班去請大家討論。學員們表示,雖然沒有打過仗,但卻贊成張愛萍的觀點,覺得是可行的。訓練班結束后,這些學員分別被派到蘇南、蘇北和浙東游擊區參加敵后游擊戰爭。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張愛萍與江浙省委軍委正准備撤出上海到郊區開展工作時,突然接到在南京的中共代表團的指示:以省委軍委為主組織外縣工作委員會,張愛萍兼任書記,原省委管外縣工作的吳仲超為副書記。然而非常時期,情況可謂瞬息萬變。很快,中共代表團又有新的指示:張愛萍和吳仲超立即前來南京接受新任務,准備到浙江去工作。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情況,張愛萍向省委書記劉曉建議:“是不是先派吳仲超一人到浙江,我仍撤到上海郊區組織游擊戰?”

這時,張愛萍更多考慮的仍是在上海郊區組織游擊戰,因為那是毛澤東在延安交給他的任務。

但劉曉有些為難,認為中共代表團的指示必須執行。於是,張愛萍、吳仲超、陳家康匆匆啟程趕赴南京准備前往浙江。

此時,日軍已截斷了京滬、滬杭路,並向南京進攻。張愛萍等人隻能從上海坐船到南通的天生港,經泰州再乘外輪到南京。船靠碼頭,三人急忙趕往傅厚崗六十六號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卻見人去樓空。后來得知中共代表團已經撤到武漢。

南京城此時一片混亂,周圍不斷傳來激烈的槍炮聲,國民黨軍隊已潰退,國民政府機關也分別遷往重慶、武漢、長沙等地。

面對南京的狀況,張愛萍不免大失所望。但當他發現了國民黨軍隊在潰退時遺棄的大批槍支彈藥時,眼前突然為之一亮。張愛萍對武器太敏感了。為了堅持游擊戰,他也一直在考慮武器的問題,沒想到得來全不費功夫。

“不去浙江了,”張愛萍顯得很興奮,接著他又對吳仲超和陳家康說,“把這些槍集中起來,就地組織打游擊。”面對陳、吳疑惑的眼神,他說:“老陳辛苦一趟去武漢,將這裡的現狀和我們的設想向周恩來和中共代表團匯報並請示。”

陳家康當即離開南京。而張愛萍與吳仲超則坐鎮收槍,准備打游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