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滇 劉小清
受周恩來點將到武漢工作
然而,張愛萍的想法與武漢中共代表團的意見並不一致。很快張愛萍即接到陳家康從武漢打來的電話,陳家康告知:“中央代表團要你們立刻撤到武漢。”口氣中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張愛萍不禁有些悵然,亦有些惋惜,收集到那麼多武器,卻不能夠發揮作用。盡管他認為利用這些武器,開展游擊戰不失為很好的決策,但中共代表團要求他到武漢去自然有新的任務和安排。
南京城依然硝煙彌漫,烽火連天。張愛萍和吳仲超與混亂的人群一道撤出這岌岌可危的六朝古都南京。
張愛萍再次回望煙霧籠罩下的南京,古城輪廓依然,卻是朝夕難保,破城在即。后來,張愛萍曾有詩說道:“可憐六朝繁華地,硝煙散處入夢遙。”
帶著一種復雜的心情,張愛萍開始了他的武漢之行。
武漢,這個號稱“九省通衢”的華中最重要的城市,當時已成為國民黨統治區的政治中心。南京淪陷后,國民政府的軍政機關大部分遷到這裡。全國性的救亡團體和著名愛國民主人士也大多集中在這裡。《全民抗戰》《抗戰文藝》《戰地》《自由中國》等進步刊物紛紛在武漢出版。這裡的政治空氣十分活躍。
中國共產黨早在這年9月即派董必武抵達武漢,隨即成立了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12月初,葉劍英和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部分成員從南京撤退到武漢。12月中旬,周恩來和王明、博古、鄧穎超等率中共代表團也到達武漢。當時考慮到中共代表團和中共中央長江局組成人員大致相同,故經中央同意后,將兩個組織合二為一,對外稱中共中央代表團,對內稱長江局。人員組成有:王明、周恩來、項英、博古、葉劍英、董必武、林伯渠等。王明任書記,周恩來任副書記。長江局下設有5個機構,分別為:參謀處,葉劍英任參謀長﹔秘書處,李克農任秘書長﹔民運部,董必武兼部長﹔組織部,博古兼部長﹔黨報委員會,王明任主席。當時中共在武漢的工作剛起步不久,急需抽調大量人員前來工作。張愛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周恩來直接點將到武漢工作的。
張愛萍抵達武漢已是12月24日上午。
他一下火車就迫不及待地前往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找周恩來報到。
辦事處在漢口原日租界中街89號。在辦事處二樓,張愛萍見到了周恩來。他發現有“美髯公”之稱的周恩來,“美髯”已全部剃去,連頭發也剃得精光,顯得更加瀟洒、干練和精明。同時也可以從這個細節看出周恩來工作繁忙,無暇顧及這些生活之事。當時與周恩來同住二樓的還有葉劍英,為便於統戰工作,他們均挂有中將軍銜。而在三樓上則住著邊章五、張經武、聶鶴亭、李濤等十八集團軍的高級參謀。為此,王明曾戲題一副對子:“一門二中將,三樓四參謀”。大家聞之,覺得很有趣味。
見到張愛萍終於來到武漢,周恩來很高興。在張愛萍簡要地匯報了上海、南京之行的情況后,周恩來說:“一路辛苦了,先休息一下,然后再說。”
“我不累,還是先分配任務吧。”
“那好。”見張愛萍一副心急的樣子,周恩來叫來了葉劍英,並給他們作了介紹。隨后,周恩來對張愛萍說:“你就在參謀處工作,為少將高級參謀。劍英同志是你的直接領導,他是參謀處的參謀長。”
“少將?我從來就沒聽說過紅軍裡有什麼將軍!”張愛萍感到十分困惑,也沒想到自己一下子竟然成了少將。
“這也是革命的需要嘛。”周恩來耐心地解釋道,“現在紅軍主力部隊已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了,我們還要和國民黨軍隊打交道,定個軍銜可以方便工作。根據工作情況,對方是個中將,也可以給你個中將軍銜!”周恩來還向張愛萍介紹了其他有關情況。
至此,張愛萍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開始了一個全新的軍事高級參謀的角色,並成為葉劍英的一名得力助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