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趙一曼家事(二):二十八才知親生母

文熱心

2013年10月08日14:21   來源:湖南日報

原標題:二十八才知親生母

少年寧兒。(資料照片)

陳家故居舊址。 記者 攝

寧兒(陳掖賢)給養父陳岳雲立的墓碑。

趙一曼去東北工作前和寧兒的合影。(資料照片)

在玉林塘,陳平安家珍藏的兩幅照片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一幅是陳琮英以84歲高齡行走在故鄉的泥濘路上﹔一幅是上個世紀50年代初,陳琮英、陳達邦、陳岳泉夫婦、陳岳雲在北京的合影。這兩幅照片一是說明陳琮英兄妹雖然少小離開北山,但心裡永遠有這個家﹔二是說明他們除了堂兄妹的血緣關系外,還有更深的原由。

1. 寧兒養父陳岳雲

陳平安告訴記者,他的祖父陳岳泉與任弼時夫人陳琮英、趙一曼丈夫陳達邦共爺爺。

岳泉四兄弟,其中叔公岳雲就是寧兒——趙一曼和陳達邦的兒子陳掖賢的養父。如此,寧兒是他的叔叔。

記者在玉林塘一個山包上,看見了陳岳雲的墳塋,立碑人為“兒掖賢”“女百希”,而陳百希則是陳岳雲的親生女。

原來,陳達邦和趙一曼(時名李一超)在蘇聯結婚。趙回國之前懷了孩子,回國后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在湖北宜昌生下寧兒。去東北參加抗日之前,她和陳琮英一起,把寧兒送到武漢,托付在這裡經營紙張的堂兄陳岳雲夫婦撫養。在離開陳家之前,李一超抱著寧兒去照相館照了相,給還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的陳達邦寫了一封信,表達思念之情,並告知將寧兒放在五哥家中寄養的事。她將信和照片,一起寄給丈夫。

2. 玉林塘邊是故鄉

抗戰爆發,武漢淪陷,陳岳雲帶著他的紙印公司和家眷,遷到了陪都重慶。在這裡,陳岳雲將紙張公司改名為“中國印刷廠”。由於陳岳雲的精心經營,中國印刷廠以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在重慶印刷界頗有影響。中共的《新華日報》、《群眾》雜志和其他出版物,都得到過這個廠的幫助和支持。

就是在重慶,已經13歲的寧兒第一次見到了親生父親陳達邦。原來,本在法國辦共產國際中國部《救國時報》的陳達邦,在報紙准備遷往美國出版時,於巴黎等待組織上分配新的任務,沒想到“一等四年無消息”,也就於1942年踏上了回國的路,好不容易來到重慶。也就是在重慶,寧兒從養父口中得知母親已犧牲在東北抗日戰場上的准確消息。也就是在重慶,寧兒依偎在爸爸身邊,為母親的犧牲痛哭了一場。

寧兒雖然“兒時喪母”,可還算幸運的。有堂叔、堂嬸做養父養母,且陳岳雲夫婦也隻生了一女,對他視為己出。寧兒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1950年轉入中國人民大學之前,他已是上海一所大學的學生了。

寧兒第一次回玉林塘故家是什麼時候,1947年出生的陳平安也說不清楚。但他小時候見過這位叔叔,知道他能干家裡活,對印刷活也不陌生,寒暑假也會從北京回到玉林塘來。盡管此時,陳家被劃成地主,岳泉、岳雲兄弟經常挨斗受批,可寧兒從不嫌棄這個家。


【更多進入黨史頻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常雪梅、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