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小家書中的大道理

——從家書看劉少奇教育子女的幾個觀點

魏芬

2013年10月12日15: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劉少奇1950年至1963年間寫給子女的書信有多封存世。在這些家書中,劉少奇提出了許多家庭教育的觀點。主要有如下幾個:“解決世界觀問題是很要緊的”﹔“絲毫不搞特殊化”﹔“解決思想問題,不能操之過急”。這些觀點,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劉少奇在子女家庭教育方面的優良風范和高超藝術,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劉少奇﹔家書﹔家庭教育

翻閱20世紀五六十年代劉少奇的生平卷宗,可以發現,這一時期劉少奇與子女們書信往來頻繁。在這些書信中,劉少奇針對子女思想、工作、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耐心細致地舉事例、擺事實、講道理,與之交流與探討,使子女得到教育和啟迪。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正是這些不經意間寫就的家書,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劉少奇在子女家庭教育方面的優良風范和高超藝術。其中許多觀點和做法,值得我們長久學習和體會。

“解決世界觀問題是很要緊的”

新中國成立以后,教育青年徹底滌清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舊信仰、舊思想,樹立新的世界觀,使他們的思想清朗起來,成為教育面臨的一個迫切問題。劉少奇十分重視子女世界觀的改造,要求子女堅持唯物史觀,樹立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他經常教育子女,要“拋棄一切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思想”,“下定決心,同勞動人民一道”,“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次子劉允若在留學蘇聯期間一度存在個人主義思想,與同學關系不太融洽,劉少奇分別於1955年5月6日、6月20日,1956年1月21日、2月1日連寫四封長信勸解開導。這還不夠,1960年3月6日,劉少奇又在王光美寫給劉允若的信中將他的問題加注為“主要是由於世界觀問題沒有解決”,建議他通過回國參加整風學習,來解決思想上的問題,這樣“心情就可能會舒暢一些”。在劉少奇的幫助和教育下,劉允若擺脫了個人主義思想,順利完成學業,成長為國家建設的合格人才。

在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過程中,往往遇到如何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國家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問題。對此,劉少奇告誡子女,個人利益、暫時利益是要照顧的,但在同整體利益、長遠利益有矛盾時,就要把暫時的、個人的利益犧牲一些,有時就要吃點虧,這就叫有遠見,有理想。(參見《劉少奇年譜》(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版,第476—477頁。)留學蘇聯的長子劉允斌學業即將結束時,劉少奇特意寫信對他說:“祖國和人民等待著你的歸來。在個人利益和黨的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我相信你一定能無條件地犧牲個人的利益而服從黨和國家的利益。”( 劉振德:《我為少奇同志當秘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第255頁。)在父親的教導下,劉允斌作出了顧全大局的選擇,回到祖國投身於原子能科技研究事業。在自述和寫給子女的信中,劉少奇語重心長地指出:“如果把名利當作理想,這理想是庸俗的,青年要有高尚的理想,就是為了六億人民的幸福,寧肯自己吃虧,當建設時期的游擊隊、偵察兵,做建設時期的開路先鋒,不怕吃苦,准備在野外干幾十年,最后人民會信任你們。”(《劉少奇自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第181頁。)“你能如此做去,你就會獲得成功,而你個人所需要的一切,也將會獲得滿足。”(劉少奇寫給兒子劉允若的信,1958年9月9日。)他的這些話雖然通俗,卻詮釋了這樣的深刻道理:個人利益應該服從集體利益,在為集體利益作出貢獻的同時,個人的價值和幸福感也得到了實現。


推薦閱讀:

中南海往事:劉少奇、朱德最窮

“七千人大會”上毛澤東和劉少奇有哪些分歧?

劉少奇與周恩來、鄧小平最后的聚首(圖)

周恩來解救劉少奇之女劉愛琴真相

解密:劉少奇如何穿越103道封鎖線返回延安?

《劉少奇的最后歲月》王光美談劉少奇的最后歲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劉少奇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