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羅燕明
四、把握歷史機遇,啟動中美建交
20 世紀60 年代末,中美台灣問題的解決與中美關系正常化形成了互為因果的關系。一方面,中國要求美國對台實現“撤軍、斷交、廢約”三原則,兩國才能建交。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兩國關系的改善,美國即使失去了國際法和國際輿論的支持,也很難主動或被迫退出台灣。解開這個死結不僅有待於中美戰略利益的趨同,更需要雙方政治家的遠見和魄力。
1968 年,新當選的美國總統尼克鬆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和美國處境謹慎地表達了謀求與中國接觸的意願。但是無論在國際上還是國內,他都面臨著重重困難。毛澤東對中美關系的走向有非常透徹的了解和全面的把握。他大力支持各國人民的反美正義斗爭,爭取一切同情贊成中國統一大業的因素反制美國。同時他也十分清楚,迫使美國從台灣撤退,光開展反美斗爭還不夠。在一定階段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必須尋找機會打破僵局,通過中美談判解決問題。
他從20 世紀50 年代起就一直在尋找機會。1959 年,他通過美國友人向大洋彼岸發出了“想到密西西比河游泳”的信號。在1967 年的“文革”高潮中,他讀到了美國總統候選人尼克鬆的一篇文章,其中說:“從長遠來看,我們簡直經不起永遠讓中國留在國際大家庭之外。”他請周恩來閱讀此文,預言如果尼克鬆上台,美國可能改變對華政策。從那時起,他就選中尼克鬆作為中美關系正常化的伙伴,直言不諱地表示他喜歡美國右派和共和黨甚於左派和民主黨。1969 年珍寶島沖突使中蘇關系進入對抗,中國面臨北方威脅和四面受敵的壓力。毛澤東卻將此視為中美接近的絕好機遇,認為這“給美國人出了個題目,好做文章了”。
他指定陳、葉、徐、聶四位老帥研究國際局勢,商量對策,為調整戰略聯美抗蘇做黨內准備。但是中美又起對抗。1970 年,美國策動柬埔寨政變,派兵入柬。毛澤東發表“5.20”聲明,號召“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1971 年,美國轟炸老撾九號公路,把戰火燒到整個印度支那。中國政府作出強硬聲明,支援印支抗美“不惜承擔最大的民族犧牲”。在全世界沉浸於反對美國擴大侵略戰爭之時,隻有毛澤東觀察到了,尼克鬆在為打不贏的戰爭尋求“光榮的撤退”,中美接觸的時機正在到來。
1970 年國慶節,他邀請斯諾上天安門亮相。通過他向美國白宮透露“如果尼克鬆願意來,我願意和他談”。1971 年4 月,他決定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以民間外交推動中美關系。7 月,基辛格秘密使華,新華社公布了中國回應尼克鬆的願望邀請他訪華的消息,指出“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會晤,是為了謀求兩國關系的正常化,並就雙方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尼克鬆總統接踵美國乒乓球隊要來訪華是一個震驚全球的新聞,直接推動第26 屆聯大作出中國入聯的決定。這一連串重大事件的疊加使中國再次迎來建交高潮。英國、荷蘭由半建交提升為全建交﹔日本、西德、澳大利亞等美國盟友惟恐落在美國之后而搶先與中國建交﹔有些國家受美國壓力一度與中國斷交,現在一看勢頭不對,紛紛與中國復交。中國的建交國幾年內很快超過了聯合國成員國的一半乃至三分之二,於1976年達到了111 個。
中國利用建交高潮,創造了日本、加拿大等多種建交方式。“一中”原則被明文載入建交公報、聯合聲明、國際決議等各種國際法律文本之中。
1972 年2 月,當美國總統尼克鬆踏上中國土地與毛澤東商談關系正常化時,美國除了抱怨不能丟棄老朋友外,竟已找不到一條國際法依據和像樣的理由在台灣駐軍。相反,毛澤東、周恩來則握有強大的“一中”話語權。在雙邊領域,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或正在接受“一中”原則而與中國建交﹔在多邊領域,中國排除台灣恢復了聯合國創始成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正在把這一原則推行到一切主權國際組織及會議中去﹔在國際規范方面,毛、周還握有一大法寶: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已被國際社會普遍認同為國家關系的基本准則﹔在兩岸關系方面,美國也隻能面對現實,承認分割台灣的想法實在不對中國人的胃口。
當尼克鬆一行離開中國時,不得不在《中美上海公報》中做出如下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台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它在台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從1950 年起,毛澤東為反對美國侵佔台灣,實現國家統一,領導中國政府和人民進行了26年的外交斗爭。這是一場持久戰。他從制定建交入聯政策入手,先是借助一邊倒穩住陣腳,然后轉向廣大中間地帶,訴諸亞非拉國家,爭取發達國家。當歷史出現轉折時,他抓住機遇一舉扭轉局勢,在國際舞台上再現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道路。毛澤東的兵已經光臨美國城下。他向尼克鬆總統提出訂立城下之盟,條件是:美國必須履行建交三原則。如果不是水門事件導致尼克鬆下台,他一定能目睹中美建交這最后一幕。
毛澤東為中國統一大業所作的努力以及展現出他的雄才大略,確實令人嘆為觀止!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