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淮安赴東北
對周恩來的不幸,遠在奉天(今沈陽)度支司(相當於財政局)俸餉科已升任科員的伯父周貽賡有所耳聞。周恩來對伯父有很深的感情,在他父親兄弟4人中,伯父頗有才學,見多識廣,對人很熱心。周恩來平時常同他通信,家裡有什麼難處理的事總是寫信同伯父商量。周貽賡自己沒有子女,十分喜愛這個侄兒的聰穎、機敏,也很同情他的處境,寫信要周恩來到東北去,跟隨自己生活。經過一番考慮,周恩來決定離開老家,出去闖一闖。
1910年春天,伯父托回鄉探親的周恩來的三堂伯父周貽謙,把周恩來帶出淮安,到東北去生活、求學。
離開淮安之前,乳母蔣江氏給他添置了新衣,為他准備臨行的衣物,叮囑他路上要小心,照顧好自己。他走前還到母親墓前去拜祭,為母親掃墓。
於是,周恩來告別朝夕相處的親人和小伙伴,隨堂伯父周貽謙出發北上。走時,他隨身帶上嗣母留下的詩文,一步一回頭。乳母含著淚對他說:“現在你真的要到天上去飛翔了。”
“蔣媽,”周恩來走到她面前,“我就要走了……”誰知話沒說完,蔣江氏嗚咽哭出聲來。周恩來眼裡也噙滿了淚水,他強抑住自己的眼淚說,“你12年的養育之恩,我也難以報答,至今還欠你的債(佣金)。這個家,你也是知道的,我想來想去,也沒別的值錢東西,隻有把屋裡那張床和兩張椅子用來抵債,你就搬回去用吧!”“不要,”蔣江氏拭著淚,“還是留著,我用不上……你的心我領了。”她攬過周恩來摟著,哽噎著說,“孩子,隻要你在外面沒病沒災,好生讀書,謀個一官半職,光宗耀祖,我……我也就沒白疼你啊!”
千言萬語,說不盡道不完,堂伯父已招呼周恩來上船。這是一艘十余丈長的官船,專在運河上跑長途客運。
渡船起錨、收纜,漸漸離岸。周恩來站在船尾,不停地朝岸上的人揮手。他的眼前,鎮淮樓、文通塔,那巍峨的雄姿已愈來愈遠,他帶著無比的惆悵,無限的眷戀走了。
他們取道山東、天津,經過長途旅行,終於來到奉天。一路上輾轉,少小離家的周恩來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國母親的博大胸懷。出江河縱橫,到白山黑水之間,人文地理的巨大變化,使周恩來的視野與心胸頓時變得廣闊多了。
這在周恩來生活中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他后來說:“12歲的那年,我離家去東北。這是我生活和思想轉變的關鍵。沒有這一次的離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無所成就,和留在家裡的弟兄輩一樣,走向悲劇的下場。”
![]() | ![]() |
相關專題 |
· 圖書連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