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余
努力維護“婦指會”在抗戰中的積極作用
在婦女統一戰線內,宋美齡作為“第一夫人”,對抗日救國工作積極支持,對中共和其他進步人士也比較尊重,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宋美齡的態度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取決於蔣介石的總體部署。隨著國民黨抗戰政策的調整,宋美齡基於階級立場和家族關系,態度也逐漸發生變化。以鄧穎超為首的南方局婦委(1939年3月下旬成立。1940年10月,南方局在統一戰線工作委員會下設婦女組,工作由婦委兼)決定對宋美齡不利於團結抗日的言論和行為進行堅決抵制。
“婦指會”成立后,宋美齡一直試圖通過它來控制全國的婦女運動,鄧穎超便聯合史良等婦女界老朋友商量對策,一致同意要打著團結、抗戰、反對分裂的旗幟,既承認“婦指會”,又要爭取領導上讓愛國力量仍佔優勢。經過協商,理事長仍由宋美齡擔任,但理事會擴大了,鄧穎超擔任副理事長,共產黨員張曉梅、廖似光、盧競如、張玉琴為理事會成員﹔在機構設置上,秘書處、財務部這兩個部門在宋美齡的秘書張藹真直接掌管下,其他組織、宣傳、保育委員會等部門則掌握在南方局婦委或愛國進步民主人士手中。
“婦指會”中有一個頑固勢力的代表陳逸雲,她在聯絡委員會召開的婦女團體聯席會上經常和進步人士唱反調﹔在文化事業組主辦的各種刊物上,又千方百計企圖塞進反共言論。不僅如此,陳逸雲還對進步人士進行監視、造謠、污蔑,甚至向“婦指會”舉辦的婦女干部訓練班派遣特務,妄圖發展特務組織。對此,鄧穎超強調指出:“訓練班同國民黨頑固勢力的斗爭,關鍵問題在於爭取青年。因此,在課程安排,聘請教員,組織輔導學員學習方面,決不放棄領導﹔而對三青團員和軍委戰干團的學員則不應歧視……對她們必須採取團結教育的方針。至於對待個別特務,則發動學員予以揭露。”
1939年夏,宋美齡指定陳逸雲、劉清揚共同負責婦女訓練班第一、二期學員編成鄉村服務隊撤退到湖南。陳逸雲趁劉清揚去重慶工作之機,在服務隊中大肆造謠中傷,挑撥離間,制造分裂,壓制破壞服務隊抗日宣傳動員工作。同時,由於當時物質條件差,隊員生活上遇到不少困難,陳逸雲等漠不關心,不予解決,引起隊員的強烈不滿和思想波動,不少人離隊而去,造成服務隊大量減員。1939年冬,當這批隊員調回重慶向領導匯報工作時,中共黨員團結進步力量,巧妙地推動隊員們對陳逸雲進行揭發。由於有切身感受,隊員們在發言時甚至聲淚俱下,形成了對陳的控訴。這完全出乎陳的意料,感到下不了台,不久便辭職離開了“婦指會”。
皖南事變后,國民黨頑固勢力通過各種渠道滲進“婦指會”,一大批工作人員和服務隊員被送往國民黨中央黨政訓練班或三青團受訓,其中不少人加入國民黨。一些中間人士受到白色恐怖的威脅,不敢再任用進步女青年,對於原來由聯絡委員會聯絡的進步抗日團體,也採取了避而遠之的態度,甚至還有人為尋求政治上的庇護,加入國民黨或當上國大代表、立法委員等等。“婦指會”由此難以繼續發揮婦女界團結抗戰領導機構和活動陣地的作用。但由於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並沒有完全破裂,南方局婦委仍然留下了部分共產黨員,她們聯合一些進步人士,以隱蔽的方式起著進步的影響,使“婦指會”成為一個從事抗戰工作和社會福利事業的民眾團體,始終有別於國民黨婦委及其所操縱的婦女會等組織。
![]() |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