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鄧穎超:奔走在國統區團結婦女抗戰最前沿

黎 余

2014年02月18日14: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廣泛團結和爭取婦女界朋友

抗戰期間,鄧穎超與李德全、史良、劉清揚、沈茲九等婦女界領袖除經常在公開場合接觸外,還保持著密切的個別聯系,同她們交心談話,凡遇到重大問題都和她們商量,聽取她們的意見和建議,互相支持和配合。沈茲九因拒絕宋美齡要她參加國民黨的勸導,引起宋的不滿,沈茲九一怒之下離開了“婦指會”。事后,鄧穎超向她指出:“這是一種意氣用事的做法,對統一戰線工作是不利的。”這種坦蕩的胸懷和嚴厲的批評,使沈茲九心悅誠服。

由於鄧穎超等人對進步婦女領袖們真誠的關心、愛護和幫助,使她們真心實意擁護和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有些人甚至甘願冒生命危險支持中共的事業,保護中共同志。1941年皖南事變后,國民黨特務搞了一份“共產黨危險人物”黑名單,准備分批逮捕,其中一部分還要秘密處死。一位黨外朋友得到情報后,立即設法轉告鄧穎超、張曉梅。鄧穎超等人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和南方局的指示,對黑名單上的一批進步婦女,逐一研究了轉移方案,並進行周密安排,在地方黨組織和進步朋友的幫助下,使她們安全撤離,得以脫險。

鄧穎超還十分關心“婦指會”等婦女團體的非黨進步人士和青年女干部的成長,幫助她們解決一些困難,注意保護她們的安全。這些進步人士、知識青年以“小姑”作為鄧穎超的代號,把到曾家岩50號或到紅岩村與婦委會的同志見面當作“回娘家”。她們中的不少人,后來都參加了共產黨。

為爭取所有贊成抗日、熱心婦女工作的中間派人士,鄧穎超指出:“我們不能關門主義,不能急躁圖痛快,要有寬闊的胸懷和堅忍不拔的精神。”她還說:“中間分子的態度往往是冷淡的,爭取是比較困難的,然而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開會,通過決議,首先要做好中間分子的工作,使她們支持贊同我們。我們一些經延安來的同志,往往看不慣中上層婦女的衣著打扮,這種看法是不對的,應從政治大事著想,不要計較生活小事,有些要人的太太們,能爭取她們同情我們,可起到別人無法起到的特殊作用。”“婦指會”總干事張藹真、副總干事兼兒童保育組組長陳紀彝,都是愛國的基督教會派人士。她們熱心於抗戰事業和社會福利工作,富有實干精神。在政治上,她們則希圖超然於黨派斗爭之外,對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是尊重的。鄧穎超不僅親自同她們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還指示中共黨員和進步青年盡力支持她們的工作。如中共黨員馮光灌長期擔任總干事室秘書,成為張藹真的得力助手﹔中共黨員徐鏡平擔任兒童保育組副組長,與陳紀彝配合默契,深得陳的信任。由於重視對她們爭取團結,在進步勢力和頑固勢力的斗爭中,她們對共產黨往往能採取比較公正的態度。后來,在國民黨政權崩潰前夕,“婦指會”不少中上層人士逃亡台灣,張藹真卻去了香港。行前,她還叮囑“婦指會”中願意留在大陸的原總務組長謝蘭郁等人,保護好財產賬目,等待共產黨的婦女機構來接管。

1940年春,經鄧穎超提議並推動成立了中蘇文化協會婦女委員會,由李德全任主任,曹孟君、傅學文任副主任,鄧穎超、張曉梅、黃靜汶、陸慧年等人任委員,都是中共黨員或左派人士。中蘇文協婦委會經常組織召開中蘇婦女聯歡會、聯誼會、學習報告會、座談會,舉辦婦女兒童書籍、圖片展覽會或電影招待會,吸引了大批的知識婦女和少年兒童。皖南事變后,鄧穎超等人積極貫徹隱蔽精干的方針,從1942年下半年開始,便以中共黨員骨干為核心,形成了十幾個小型的學習小組、讀書會、座談會等,每周或雙周聚會一次,交流彼此了解的政局情況,傳閱進步報刊或小冊子,討論當前形勢或婦女本身的問題,並共同參加各界人士組織的進步活動。1944年,在南方局婦委的推動下,在這十幾個小型組織的基礎上成立了半公開組織——中國婦女聯誼會,為反對內戰、爭取民主、迎接解放做了大量工作,成為國統區民主婦女運動的重要堡壘。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