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鄧穎超:奔走在國統區團結婦女抗戰最前沿

黎 余

2014年02月18日14: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掀起婦女抗日救亡運動高潮

為緊密配合前方抗戰需要,鄧穎超帶領南方局婦委或通過“婦指會”及其他婦女團體渠道,或自己組織活動,號召各階層婦女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捐贈錢物,積極支援前線抗戰。

在募集寒衣上,婦委號召並組織女青年會、重慶市慰勞會、難民婦女服務團等廣大婦女積極投入縫制棉背心、棉大衣、棉被、毛巾等工作。僅1938年國統區就有3000名婦女參加縫制工作,縫制慰勞袋30萬個,寒衣數十萬件。1939年底,各婦女團體共募寒衣50萬件。1940年募棉衣款400萬元(法幣,下同),夏衣100萬件,還有許多鞋襪。

在組織獻金上,1939年2月6日至14日的抗戰第一個獻金周中,婦女界創造了65萬元的高紀錄。“三八”節前,重慶婦女界又捐獻63萬元。1943年,重慶婦女界發起獻金購買飛機“婦女號”的捐獻活動,到9月止共募210萬元,計獻機13架。1944年12月,重慶市婦女界又獻金600萬元。

在慰勞前線上,響應南方局婦委的號召,“婦指會”前線慰勞組、婦女慰勞總會前線慰勞隊、重慶慰勞分會等數百個婦女團體,收集一切慰勞品、書信、書報,派遣代表團、慰勞隊、歌詠戲劇隊到前線開展慰勞運動,足跡遍及浙、贛、湘、粵、晉、陝、甘、魯、冀、察等地。據統計,僅1938年國統區婦女寫的慰問信就有30萬封,1939年50萬封。其中南岸縫制廠女工在一封慰問信中寫道:你們為了國家民族生存,與敵人拼命,你們是民族的驕傲,我們后方的同胞一定加緊救亡工作,和前方親愛的戰士們一同邁進。

在安撫傷員和抗屬上,婦委組織國統區婦女帶上慰勞品,如衣、鞋、毛巾、肥皂等到重慶附近的傷兵醫院慰問。1940年元旦,婦女慰勞總會以襯衣10000余件、草鞋1600雙、羊毛軍毯80條及食品等分贈重慶傷員。同時,在鄧穎超等人推動下,國統區還成立了“陪都輔助抗戰軍人家屬委員會”,不定時給抗戰軍人的家屬購米、購布、購油,並開展因病送診、送藥、免費住院、貧困救濟、解決工作等活動。

搶救難童是抗戰中婦女界的一大重要貢獻。為做好對難童的搶救、保護和教育工作,在戰時兒童保育會成立之初,以鄧穎超為代表的南方局婦委積極動員各階層婦女和抗日救亡團體,組成宣傳隊到農村、工廠、街頭以及難民收容所去宣傳、搶救、收容難童,一直到保育院成立后參加保教工作。在搶運難童中,曹孟君、徐鏡平等人冒著槍林彈雨前往徐州、台兒庄、鄭州、開封等戰地前線搶救難童近千名。杜君慧、趙郁仙、李昆源、段超人、傅淑華、齊笑塵等一批中共秘密黨員、抗日救亡積極分子及愛國進步人士被派往各地保育院擔任院長和從事保教工作,她們在戰時經濟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與難童共甘苦,積極推行生活教育、社會教育,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帶領他們參加勞動,變保育院為溫暖的家。

鄧穎超還十分注重發揮婦女特長,鼓勵婦女們搞好后方生產,支援前線抗戰。當時,遷到重慶的工廠有兩百多家,紡織印染方面,女工更佔多數。女工們勞動條件惡劣,工資微薄,鄧穎超鼓勵她們以民族利益為重,積極生產,日夜勞動,支援抗戰。其中,豫豐紗廠的女工1939年底就生產紗達10000件。鄧穎超還利用“婦指會”生產事業組這一陣地,推動在四川建立了鬆溉紡織試驗區、樂山蠶絲試驗區、新運紡織廠、新運紡織工藝社等生產事業單位,先后參加生產的婦女共有數萬人。永川的鬆溉紡織實驗區僅1939年至1940年就生產紗布、藥棉、布匹、毛巾、毛巾毯、大衣呢、被單等種類繁多的軍需品十數萬磅,極大地支援了抗戰。1943年7月,為提倡婦女合作生產,增強抗戰力量,南方局婦委在南岸野貓溪創設婦女合作工場,生產了大量的肥皂、襯衫、短褲、布鞋等運往前方。

在鄧穎超的引導和幫助下,國統區實業界婦女也積極創辦企業,努力生產,支援抗戰。周宗瓊在鄧穎超的具體幫助下,創辦了“國防動力酒精廠”。1939年以后,周宗瓊又創辦了樂山沫溪河國防動力酒精廠、內江國防動力酒精第三廠。她的酒精廠開辦后,承擔了1941年至1946年后方郵車動力酒精的供應,並且一直為《新華日報》提供周轉經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