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從日本侵華幫凶到和平使者的李香蘭

孟昭庚

2014年02月24日08: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37年8月,在日本侵略者的授意下,偽滿洲國通過了“電影國策案”,決定在長春,也就是偽滿洲國的首都,成立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偽滿民政部警務司長甘粕正彥被任命為“滿映”理事長。

“滿映”成立的目的也跟“滿洲新歌曲”欄目一樣,無非是美化日本的殖民侵略,宣傳所謂的“日滿協和”,最終達到維持和穩固日本在偽滿洲國殖民統治的目的。“滿映”當時的攝影水平很高,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電影企業。

1938年,李香蘭進入偽滿洲國電影界成為“滿映”的歌影雙棲演員,開始出演由“滿映”策劃的影片,拍攝了多部電影,而成為偽滿洲國頭號演藝巨星,其中多以中國青年女子身份扮演推崇日本皇軍的角色,在銀幕上宣傳日本侵華政策,頌揚日軍侵華行為。她在電影《支那之夜》中扮演的中國姑娘,要死要活地想嫁給日軍,留給觀眾的深刻印象則是一個美麗的狂熱追求日軍的中國青春女性及其甜美的歌聲。這種劇情麻痺了中國人民的靈魂和斗志,成為粉飾日本侵略戰爭最好的宣傳工具,當這部電影在日本本土演出時,曾出現了觀眾排隊七圈半買票的壯觀場面,李香蘭因而得以名噪一時。她在“滿映”拍攝的片子《我的夜鶯》耗資25萬日元,相當於一般電影投資的5倍,花了兩年時間才拍成。影片描寫的是父女二人悲歡離合的故事,她自己認為“這是一部具有世界性的音樂片,也是日本電影史上一部真正的音樂片”。

1942年,李香蘭到日本佔領下的上海發展,為孤島上海的中華電影公司、中華聯合制片公司拍攝影片。她出演的《木蘭從軍》與《流芳百世》的電影轟動一時。在《流芳百世》中她因扮演林則徐的女兒而蜚聲淪陷區影壇,她主唱的電影主題歌曲———《賣糖歌》及插曲《戒煙歌》,使之紅遍整個淪陷區。她對這兩部電影有不同的解釋,她認為它們完全可以被普遍的中國觀眾從愛國抗敵———抗日的角度去理解,她甚至說這是中日雙方都能接受的電影。她演唱的《蘇州夜曲》是日本作曲家服部良一以中國的旋律為基礎,參考了美國愛情歌曲,專門為她定身打造的。《夜來香》、《恨不相逢未嫁時》更令歌迷們聽后心花怒放,使得她成為與周璇、白光、張露、吳鶯音齊名的上海灘五大歌后之一。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