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從日本侵華幫凶到和平使者的李香蘭

孟昭庚

2014年02月24日08:4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47年,李香蘭改回原名山口淑子。告別了“李香蘭”的山口淑子,跨入日本影壇,繼續從事演藝事業,為東寶、鬆竹制片公司拍了一系列電影。1951年,山口淑子嫁給了美國的雕刻藝術家野口勇,1956年離婚。1958年,山口淑子與外交官大鷹弘墜入愛河。大鷹弘當時為日本駐聯合國大使的秘書官、三等書記官。婚后冠丈夫姓,成為大鷹淑子,並退出演藝界當起了外交官夫人。

1978年,李香蘭作為日本環境訪華團團長率團訪華。在訪問長春電影制片廠時,她情真意切地說:“我有兩個祖國,中國和日本,中國是養育我的母親之國,日本是我的父親之國。中國是我的故鄉,所以去中國應該說‘回’中國。”

2002年,文化部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放映日本拍攝的專題片《我所認識的李香蘭》,既揭露了李香蘭的侵華責任,也贊揚了她的懺悔誠意。她還教育日本青少年牢記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並出書揭露:“這全都是事實呀!”

值得欣慰的是,李香蘭從日本政界引退后仍長期擔任“亞洲女性基金會”副理事長,她希望以此促成日本政府向戰爭受害者、當年從軍的慰安婦公開道歉賠償。

2005年,已經85歲高齡的李香蘭公開發表一篇長文,勸誡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要參拜供奉有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原因是“那會深深傷害中國人的心”。關於中日間偶爾的小摩擦,李香蘭認為應該正視,不能使它積重難返:“中國和日本是我的‘母親之國’和‘父親之國’,我最不希望見到兩國的友好關系出現問題。周恩來總理說過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日本人應該用自己的良知清算過去,兩國年輕人更應用全新的廣闊視野,認真考慮將來如何友好相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