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解放軍新一代148名上將若干結構剖析  【4】

劉岩

2014年02月24日15: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銜史結構,兩度授銜者佔73.7%

所謂“兩度授銜”,是指1955年至1965年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度時的授銜,和1988年開始的本次授銜。148名上將中,有109人在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期間,曾獲得過從列兵到上將的軍銜稱號。最引人注目的是“二度將軍”,但為數較少,隻佔兩度授銜者的0.9%,他們原來的軍銜是:上將洪學智﹔中將秦基偉、張震﹔少將劉華清、徐信、郭林祥、尤太忠、李德生、向守志、李耀文。獲得過第一次軍銜制期間軍銜稱號的,絕大多數是尉官和校官,佔85%以上﹔少數人佩戴士兵軍銜不久,就趕上了軍銜制度的取消。

1988年第二次實行軍銜制后,除了首批所授的17名上將外,其余131名上將,都是逐級晉升而來。他們的“新銜史”包括了五種情況:一是1988年首次授予中將軍銜,后來晉升為上將﹔二是1988年首次授予少將軍銜,后來經過中將晉升至上將﹔三是1988年首次授予大校軍銜,后來經過少將、中將晉升至上將﹔四是1988年首次授予上校軍銜,后來經過大校、少將、中將晉升為上將﹔五是1988年以后從地方調入軍隊,實行軍銜制以后才中途授銜,然后晉升為上將。筆者目前搜索到的資料中,尚未見到有明確記載1988年首批授銜時的中校以下軍官晉升為上將軍(警) 銜的例子。

關注解放軍軍銜制度的一些讀者,經常提出關於高級將領軍銜的晉升年限問題。

一是,當幾年中將可提上將?

解放軍從1993年開始啟動晉升上將軍銜的程序以來,20年裡共有131人由中將晉升為上將,從晉升的實際過程看不出有晉升年限的定制。這131人由中將晉升上將的實際情況是:24人的中將銜是1988年初次授銜時所授﹔45人是先授予少將銜,然后晉升為中將﹔60人是先授予校官銜,然后逐級晉升為中將﹔另有2人是實行軍銜制后由地方調入軍隊,在不同時間晉升為中將。他們晉升上將前的中將軍(警) 銜銜齡長短差別較大,長者是短者的好幾倍。在中將銜位上工作時間最短的為3年,共計3名﹔最長的為11年,計有1名。這幾人的中將銜齡,后者是前者的近4倍。其他127人在中將銜位上工作的時間,由短到長依次為:4年的19人,5年的30人,6年的43人,7年的18人,8年的9人,9年的7人,10年的1人。其中6年的數量最多,接近於131名上將的中將銜齡的平均值(5.6年)。

二是,從少將到上將需要干幾年?

述晉升上將的131人,107人是由少將晉升為中將后,再晉升為上將的。其中45人的少將軍銜為1988年所授,這批少將經過中將台階晉升為上將者,最早的1名是1994年在第3批晉升上將時晉升的﹔其余大部分是在第4批至第10批中晉升的﹔最后晉升為上將的1人,出現在2006年的第11批之中。這個情況表明, 1988 年所授的這45 名少將,晉升到上將軍(警) 銜所需的年頭,前后相差了12年。

三是,由校官到上將得經過多少年?

述107名由少將晉升上將的將領中,有60人1988年被授予校官軍銜,然后經過少將、中將晉升為上將。他們之中,由大校晉升到上將所用時間最短的兩人,出現在2000年第7批晉升上將的行列中,隻用了12年時間﹔兩人的銜齡情況都是1988年授大校,1990年晉少將,1994年晉中將,2000年晉上將﹔如此晉升速度,從以后13批晉升上將的幾十人看,不具有普遍性。從2002年第8批晉升上將開始,由1988年所授校官晉升為上將的比例(與1988年所授少將之比) 逐批增多,到了2007年7月第12批以后,全部晉升的上將都是由最初的校官逐級晉升而來,包括1988年授予的上校在內。其中上校晉升較快的兩位,都是1988年授上校,1990年晉大校,然后在不同時間先后逐級晉升為上將﹔兩人從上校到上將,分別用了20年和22年的時間。此例表明,從上校到上將,至少得經歷20年時間。

履歷結構,多數具有指揮基本戰役軍團的經歷

所謂“戰役軍團”一般指集團軍。集團軍隸屬於軍區或方面軍,直轄一定數量的步兵師(旅)、裝甲師(旅)、炮兵師(旅),以及防空、工兵、通信、電子對抗、直升機等部隊(團) 或分隊(營、大隊),一般在上級編成內遂行戰役作戰任務,也可獨立擔負作戰任務。集團軍指揮員是軍隊組織序列中的一級關鍵性崗位,解放軍新時期的148名上將,除個別非行伍出身和少數科研技術干部以外,大多數人從當士兵起步,具有班、排、連、營、團、師等各級主官經歷。

例如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他入伍后歷任戰士、班長、排長、連指導員、營長、團參謀長、團長、師參謀長、師長、集團軍參謀長、集團軍軍長、軍區參謀長、軍區司令員等職,具有每一級領導崗位的工作經歷,帶兵和指揮部隊執行任務的經驗,可謂十分全面、豐富。

新一代上將中類似范長龍經歷者為數不少,其中在集團軍和相當於集團軍的特種部隊領率機關,擔任過軍政指揮員的有106人,佔72%。其中包括集團軍軍長32人,集團軍政治委員35人,海軍艦隊或軍級基地、軍區空軍或軍級作戰部隊、第二炮兵戰略基地的軍政一把手39人。

上將,無論是在外軍還是在舊中國歷史上,都是軍中精英。我國新時期148名上將也不例外,他們除了擔任部隊重要職務以外,絕大多數還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中央軍委領導機關擔任過或仍在擔任著各種職務。其

中有:

中共中央副主席1人(李德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人(劉華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9人(秦基偉、遲浩田、楊白冰、張萬年、曹剛川、郭伯雄、徐才厚、范長龍、許其亮)。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3人(楊白冰、張萬年、徐才厚)。

中共中央委員114人(中共中央副主席和政治局委員未在此數內重復計算)。

中共中央候補委員12人(凡之后或之前曾擔任正式中央委員者未在此數內重復計算)。

國務院國務委員5人(秦基偉、遲浩田、曹剛川、梁光烈、常萬全)。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人(秦基偉)。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46人。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2人(洪學智、趙南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17人。

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9人(劉華清、張震、遲浩田、張萬年、曹剛川、郭伯雄、徐才厚、范長龍、許其亮)。

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23人(擔任軍委副主席者未在此數內重復計算,他們是:李耀文、秦基偉、楊白冰、趙南起、於永波、傅全有、王克、王瑞林、梁光烈、李繼耐、廖錫龍、陳炳德、喬清晨、張定發、靖志遠、常萬全、吳勝利、房峰輝、張陽、趙克石、張又俠、馬曉天、魏鳳和)。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黨員學習微平台”
分享到:
(責編:吳思瑤、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