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東鴻
北京的吊唁和瞻仰活動
從9月11日至17日,包括全國和首都各界代表以及各駐華使節、來華外賓在內,總共30多萬人前往吊唁,瞻仰毛澤東遺容。新華社記者報道,吊唁人群“從毛主席遺體兩側緩緩走過,瞻仰最敬愛的領袖的遺容時,都抑制不住心頭的極大悲哀,失聲痛哭,許多人高喊著:‘毛主席呀毛主席,我們永遠懷念您。’”最后一天,“慟哭之聲整日不絕。人們在毛主席的遺體前,一步一呼‘毛主席呀毛主席’,淚水沾滿衣襟,久久不忍離去”。
第一天,主要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中直機關、中央國家機關的部長、副部長,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吊唁。華國鋒等人吊唁后,即站立在毛澤東遺體旁守靈。
吊唁組的傅學正看到了許世友,“他面目嚴肅,穿一身褪了色的軍裝,足登一雙白線編織的有眼兒的便鞋,鞋的前尖上系著一撮紫色的纓子。他東瞅瞅,西看看,好像在觀察人們的動靜。在休息室裡,他拍拍腰中的手槍對工作人員說:今天誰搗亂,我就對他不客氣”。
第二天,毛岸青帶著妻子邵華、兒子毛新宇來了。
1965年底就被打倒的羅瑞卿是第三天來的,坐著輪椅,痛哭不止,非要站起來鞠躬。傅學正和羅宇架著他站起來,他“連續向毛主席鞠躬五六次之多”。
參加守靈的浩然記述:“我跟幾位守靈者站列一排,被這千萬人同一的悲哀所震撼,也都陪著流淚。”“在哭泣的人流中,我認出了大寨的郭鳳蓮。她被人架著,哭著不肯離開,幾乎被人抬出靈堂。我還看到了毛主席的兩個女兒李敏和李訥。她們倒能夠掌握住自己,眼淚枯竭,神情呆滯。她們默默地站到靈床邊,深深地鞠躬過后,就默默地凝視她們的父親,片刻過后,又默默地離去了。”
14日下午參加吊唁的葉聖陶記述,他“走近毛主席遺體,悵惘之甚,未能佇立瞻仰。記於一九四九年三月間初次見到,今日為最后一見矣”。
16日下午5時30分,中央政治局成員再一次集體吊唁,並在毛澤東遺體旁守靈,直至6時整,吊唁活動結束。
郭沫若抱病瞻仰了毛澤東遺容,又勉力參加了守靈。
伍修權在瞻仰毛澤東遺容並向其遺體告別時,他看到許多年過花甲甚至古稀的老同志,都孩子似的痛哭起來:“幾十年來,不論什麼危難情況和險惡環境,隻要得到毛主席的指示甚至僅僅想到他,我們就有了戰勝一切的力量和勇氣,有他在,我們就有勝利,就有希望,就有光明。現在一下失去了他,我們真像忽然都成了‘孤兒’……”
高智在毛澤東的遺體前站了許久,他的眼淚不斷地往下流:“難以壓抑住自己的悲痛,有千言萬語要向他老人家說,主席,您安息吧!我永遠會記著您。”
1968年曾被打倒的傅崇碧回憶:“我們隻被允許列隊看看,給毛主席守靈都不讓我們去。許世友司令對‘四人幫’非常惱火,責問他們為什麼不讓我們跟隨毛主席的老同志去給主席守靈。”
青年女工於向真邊走邊流淚,走出大會堂后號啕大哭,同事們紛紛勸解。其實,她是想起了三個月前,在新華社工作的父母出差越南前的囑托:“據可靠消息,毛主席健康已經非常脆弱,萬一他老人家離去,國內局勢有可能失控。……爸爸媽媽把他們設想好的兩套特別方案秘授給我,以便萬一發生嚴重動亂或打起內戰,我好按此計劃先救助家中老輩人,再帶著妹妹逃難避禍。”
規模空前的追悼大會
“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追悼大會”主會場設在天安門廣場。披著黑紗的毛澤東巨幅遺像,懸挂在城樓中央。城樓前面,筑起了紅色高台,上面陳放著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江青敬獻的花圈。東西兩側陳放著黨政軍各部門和29個省、市、自治區敬獻的花圈。天安門廣場庄嚴肅穆。
首都百萬群眾很早就來到天安門廣場和東、西長安街,一直延伸到東單、西單。他們臂戴黑紗,胸佩白花,列隊肅立。9月18日下午2時30分,治喪委員會全體成員以及工農兵代表陸續登上高台。台上的江青全身黑裝,黑紗包頭,隻露面部。她獻的花圈署名是“您的學生和親密戰友小青” (在吊唁大廳,江青送的花圈上寫著“沉痛悼念崇敬的偉大導師毛澤東主席”﹔“您的學生、戰友江青暨毛岸青、李敏、李訥、毛遠志、毛遠新”)。
負責實況轉播的楊正泉在即將播音前,緊張得“喘不過氣來,腿在瑟瑟抖動”。他回憶說:“廣場上靜極了,北京靜極了,隻是聽到啜泣,聽到自己的心臟的怦怦跳動聲。”“2點50分,我打手勢告訴方明‘開始’!他打開了話筒的開關,停了一會兒,像是有意鎮靜了一下,長長地吸了一口氣,‘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這聲音立即傳遍北京,傳遍全中國,傳遍全世界!”
新華社報道說:“下午三時整,中共中央副主席王洪文同志宣布追悼大會開始。全場肅立,百萬人默哀三分鐘,由500人組成的軍樂團奏起悲壯的哀樂。大會實況通過廣播和電視傳送到千家萬戶。悲壯的哀樂聲傳到祖國城鄉,傳到高山大川,傳到遼闊的邊疆,傳到全國每一個角落。偉大祖國在靜默,八億人民含著眼淚,肅立志哀……”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致悼詞。
華國鋒說:毛主席的逝世,對我黨我軍和我國各族人民,對國際無產階級和各國革命人民,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化悲痛為力量,繼承毛主席的遺志,要搞馬克思主義,不要搞修正主義﹔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陰謀詭計。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將毛主席開創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進行到底。
軍樂團成員王愛國回憶:“大約講到三分之二處時,也許是過度悲傷,也許是過度勞累,華國鋒身體向前一歪差一點失去了平衡,勉強堅持將悼詞念完。”
羅瑞卿、傅崇碧、王震、張愛萍、韓先楚等人參加了大會。羅瑞卿下了輪椅,拄著雙拐,堅持肅立。
在上海居住的賀子珍派侄女賀海峰、外甥女賀小平,代表她到北京奔喪。在秦城監獄被關押多年的中央黨校原校長林楓,此時在病房裡,請妻子郭明秋攙扶,面向天安門的方向靜默、三鞠躬。哲學家馮友蘭在追悼大會上,作了一首挽詩:“紀念碑前眾如林,無聲哀於動地音。城樓華表依然在,不見當年帶路人。”大會半小時就結束了。
梁漱溟沒有出席追悼大會,早些時候單位就通知他在家,別出去。當天他是在街道革委會看電視實況的。
![]() |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