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1976年9月悼念毛澤東紀實

莽東鴻

2014年02月25日09: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些地方和單位的追悼會

各省、市、自治區的政府所在地至各城鎮、公社作為“分會場”,先收聽北京的現場實況廣播,之后舉行追悼會。駐烏魯木齊部隊的文存回憶:王洪文的“向毛主席三鞠躬”拖的時間太長,結果我們鞠躬兩次后,他“一鞠躬”才開始。我們算是鞠躬五次。新疆軍區司令員楊勇致悼詞,“大家心裡難過得像刀割一樣,許多人痛哭起來,淚水止不住地流出。我的心是沉甸甸的”。

知青康成杰參加了黑龍江建設兵團第二十三連的追悼會,“這時的心情是何等的難以描述啊!百感千情,千言萬語,都匯成奪眶而出的淚水,都鑄成一句話:‘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主席永垂不朽!’”

東北建三江七星農場的群眾淚如雨下,有的躺在地下打滾哭……有30多名群眾哭得昏了過去,絕大多數是女性。山東營口市追悼大會開始時,昏暗的天空突然狂風大作,一片厚厚的烏雲隨風扑來。默哀時,狂風夾雨傾瀉下來,真可謂“狂飆為我從天落”了。默哀后一兩分鐘,那片烏雲又被疾風席卷而去。

陝西寶雞市追悼大會,有的人邊哭邊唱:“毛主席啊,你老人家怎麼說走就走了啊!”“你是我們的大救星,你走了國家怎麼辦啊……”會場哭聲唱聲此起彼伏。貴州大方縣的追悼會,高致賢回憶,默哀中“有人哭出聲來以后,接著就是許多人放聲大哭,哀聲動天!誰也不敢勸止,更無法制止……”

福州的追悼大會,暈倒的人很多。知青施曉宇記述:“默哀三分鐘時,倒下的人連扶都沒人扶,不敢扶。”當時的廈門一中一學生后來回憶說:“我們全校師生到廈門市工人文化宮廣場參加全國的追悼大會。我們隨著喇叭向毛主席的遺像三鞠躬,很多人都哭了。‘國悲啊!國悲啊!’鄰居一個六十來歲的老太太用福州話連聲道。”有的公社,當廣播裡宣布追悼大會開始並播放哀樂時,遠遠近近的汽車全都鳴笛志哀,會場上更是哭聲一片。許多貧下中農在地上打著滾:“毛主席啊,你這一走誰還管我們呀,可讓我們怎麼活呀……”

對毛澤東的悼念,可以說創造了眾多的世界之最,譬如佩戴黑紗的人數之多,佩戴時間之長(有的長達一個月),靈堂之多(僅湖南益陽一縣,設靈堂284處,中心靈堂獻花圈271個),追悼大會規模之大(“分會場”遍布全國),還有當天下午的全國工廠停工、學校停課、商店關門。

對中國的未來充滿盼望與疑惑

毛澤東逝世后,人們考慮最多的,是今后中國向何處去,自己又該怎麼辦。翻譯家沙博理的感受是:“誰能想象一個新中國沒有毛主席?沒有了他,我們該怎麼辦呢?特別是現在,中國處境如此艱難。”知青徐友漁認為:“中國要大變,也許,我們這一代的命運前途也會隨之改變。”知青朱箐箐在日記中寫道:“中國向何處去?!”“我們的祖國會不會變色呢?!”有些青年議論,政治局面會緩和一些,不會大搞政治運動了,因為沒人具備毛澤東那樣的威望。有的人擔心自己還能不能調回城市。韶山群眾擔心會不會打仗。在“批鄧”時期,茅盾就擔心毛主席逝世后,國家將大亂。

時任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的馬識途與知心同事,企圖從報紙上的每一條新聞、每一篇文章的縫隙裡,每一張照片的背后,看出一點消息來,“我們看到毛主席治喪委員會的名單排序和追悼大會站位,主持人和致悼詞人名單,感到忐忑不安。除了華國鋒,那一幫子人佔優勢,如果華國鋒被他們架空,失去了最高權力,他們就可以以多數興風作浪,矯詔奪權”。

軍事學院院務部政委董鐵城對朋友說:“‘四人幫’要上了台,我們就准備上山打游擊。”

知青張鐵生與劉繼業9日深夜向遼寧團省委領導匯報思想,表達了對國家領導人,對國家命運和前途的擔心,“特別要警惕中央出修正主義”。

一些人還准備聆聽毛主席遺囑的發表。耿飚認為沒有遺囑:“如果要有什麼遺言的話,在毛主席去世后,中央《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以及華國鋒同志所致悼詞中一定會提及的,可是在這些文件中隻字未提這件事。”原毛澤東警衛隊隊長陳長江也說:毛“沒有留下任何遺書,也沒有向任何人交代過遺言”。

毛澤東逝世不久,以華國鋒為首的中共中央和“四人幫”的斗爭就暗地展開了。在北京追悼大會上,台上的治喪委員會成員當時都想了些什麼,無人得知。浩然回憶說:“我和其他成員站在華國鋒身后,聽著他宣讀悼詞,看看主席台下海洋一般的人群,再看看主席台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雖然是萬裡晴空,卻隱約感到烏雲翻動,變幻莫測,最后在心裡暗暗地想:國喪辦完,我必須離開北京,回到農村去……”形勢變化急驟。

1976年10月6日,華國鋒、葉劍英等人採取了斷然措施,一舉粉碎了“四人幫”,結束了長達10年的內亂。


頻道精選:

林彪"一號命令"促鄧小平離京始末

20張珍貴照片記錄改革家鄧小平:“我一生問心無愧”

習仲勛家風:教育子女“雪中送炭惟吾願”

毛澤東咋4次點將粟裕 多次稱"不要請示"?

點擊進入專題>>鄧小平檔案系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趙晶)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