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延安時期丁玲的女性意識與革命立場

張文燦

2014年03月03日08:09   來源:《黨史博覽》雜志

原標題:延安時期丁玲的女性意識與革命立場

丁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也是一位命途多舛的女革命者。她說:“我不幸,也可說有幸總被卷入激流漩渦,一個浪來,我有時被托上雲霄,一個波去,我又被沉入海底。”延安時期的丁玲,經歷的正是從雲霄沉入海底的過程。起因之一就在於她以女性的生命體驗,洞察到以男性為主體的革命陣營內部,既有著兩性間在階級、民族利益上的一致性,還存在著男性以革命的名義對女性的歧視。她站在女性的立場上,大膽而犀利地揭示出被革命外衣遮蔽的性別歧視問題,從而挑戰了革命群體內依然固有的父權-夫權制性別秩序。這無疑威脅到男性的權威和革命陣營的穩定。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1936年秋,丁玲在中共地下組織的幫助下,秘密經上海、北平、西安,於11月到達陝北保安。中共中央宣傳部在一間大窯洞裡為她舉行了隆重的歡迎會,中央領導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博古等都出席了。毛澤東很欣賞丁玲的文筆,尤其稱贊她那篇《不是情書》寫得很好。自從3年前被國民黨綁架、秘密關押以來,丁玲一直過著孤獨的生活。此刻,面對這麼多友好的笑臉,聽著毛澤東親切的湖南鄉音,丁玲的輕鬆喜悅之情不言而喻。她后來回憶說:“這是我有生以來,也是一生中最幸福最光榮的時刻吧。我是那麼無所顧慮、歡樂滿懷地第一次在那麼多的領導同志們面前講話。我講了在南京的一段生活,就像從遠方回到家裡的一個孩子,在向父親母親那麼親昵的喋喋不休的饒舌。”
  丁玲之所以受到如此高規格的禮遇,與中共當時的處境及對時局的考慮有直接關系。她到保安后與毛澤東有過幾次談話,提議在根據地建立文藝俱樂部,組織文藝隊伍,得到毛澤東的肯定。很快,中國文藝協會(后簡稱“文協”)於1936年11月22日成立,丁玲被選舉為“文協”的干事之一。毛澤東在會上講:“我們要抗日,我們首先就要停止內戰。怎樣才能停止內戰呢?我們要文武兩方面都來。要從文的方面去說服那些不願停止內戰者,從文的方面去宣傳教育全國民眾團結抗日。如果文的方面說服不了那些不願停止內戰者,那我們就要用武的去迫他停止內戰。你們文學家也要到前線去鼓勵戰士,打敗那些不願停止內戰者”,“發揚蘇維埃的工農大眾文藝,發揚民族革命戰爭的抗日文藝,這是你們偉大的光榮任務”。在抗日戰爭迫在眉睫,中國共產黨的處境非常困難的時刻,毛澤東需要通過知識分子把抗戰的決心傳達給國民,為剛在陝北立足的黨贏得有利的政治環境﹔也需要通過知識分子進行階級革命、民族革命的意識形態宣傳,壯大黨的隊伍。“文協”成立的第二天,丁玲被選為主任,后又成為《紅中副刊》(即《紅色中華》報的副刊)的主編。作為第一個到延安的文人,又是著名文人,丁玲的到來,無疑給根據地原本力量薄弱的文藝運動增添了新鮮的血液。無論是中共領導集體還是毛澤東本人,都對丁玲寄予了厚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