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心中始終裝著群眾的彭德懷

孟紅

2014年04月08日09: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送樂班一把竹笙

1939 年7 月,八路軍總部從潞城的北村轉戰到了武鄉的磚壁村。磚壁村的男女老少熱烈歡迎自不必說,村裡有一個八音會樂班,領班的名叫李二孩,為了歡迎八路軍首長的到來,他帶領樂班的全體人員,來到總部駐地村中玉皇廟的門口,熱熱鬧鬧地吹奏了一番。從此以后,每當八路軍打了勝仗,李二孩都要帶領樂班來廟前吹奏慶祝。

1940 年11 月的一天,李二孩正在家裡忙著,突然有人登門來找他。可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進來的竟然是八路軍的首長彭德懷副總司令。

李二孩慌忙熱情地將首長迎進家裡。

彭德懷親切地感謝李二孩對八路軍的支持,並將親自買來的竹笙送給了李二孩。當天,八路軍總部就移駐到了遼縣(今左權縣)麻田村。李二孩手握著彭德懷送給他的竹笙,止不住熱淚盈眶。從此以后,每當聽到八路軍打了勝仗的好消息,他還是像以往一樣帶著樂班來大廟前吹奏一番,風雨無阻,一直到抗日戰爭勝利。

之后,李二孩把這把竹笙珍藏起來。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開館以后,他把這把竹笙捐贈給了紀念館。

“軍民一起動手,把河水利用起來。而且既要引水澆地,又要節約開支。”

太行山區本來就十年九旱,加之日軍的頻繁“掃蕩”和經濟封鎖,根據地人們的生活更加困難。八路軍總部在遼縣(今左權縣)麻田村駐扎的時候,發動群眾開展生產自救,便成為建設根據地的重要任務。

一天,彭德懷邀請麻田村幾個經驗豐富的老農,共同研究抗旱春播的問題。他對老鄉們說:“當前,我們面臨的困難很多,需要大家一起出主意想辦法來解決。今天請大家來就是看大家有什麼好的辦法和建議,有什麼話請盡管說。”

大家開動腦筋,你一言我一語地想著辦法。最后有人提議:“咱這裡雖是山區,石厚土薄,可河灘裡的二三畝土地可不賴,只是眼睜睜地瞅著河水白白流走,卻澆不上地,守著好地也打不下多少糧食。要是能把河裡的水利用起來,澆灌灘裡的土地,天旱照樣能多打糧食,春耕下種就更不用說了。”

彭德懷聞言,頻頻點頭,說:“這個主意不錯,克服困難不僅需要臨時措施,還必須有長遠的打算。我看咱們就這樣定了,軍民一起動手,把河水利用起來。”

會后,彭德懷抽調了八路軍總部的幾個同志,組成了一個水利建設技術小組,責成他們盡快勘察設計,拿出切實可行的水利建設方案來。

經過一番勘測,這個小組很快就完成了設計任務,拿出了一個攔河筑壩、提高水位灌田的水利建設方案。

彭德懷親自對此方案進行了審查,說:“這個方案雖然搞得不錯,但不經濟。現在軍隊和老百姓都很困難,不可能拿出這麼多的錢來完成這項水利建設工程。我們要立足於少花錢,多辦事,多用點腦子,達到既要引水澆地,又要節約開支的目的。”

隨后,彭德懷與水利建設技術小組一道,重新進行了勘察設計,制定了一個用水車提水、筑土渠引水澆灌的新方案。當彭德懷把這個新方案拿到群眾中征求意見時,老鄉們一致說好。

初春,河水剛剛開始解凍,天氣還很冷。為了早日把河水引進旱田,彭德懷決定及早開工興建。

這一天,八路軍指戰員同麻田村的村民千余人來到工地,擺開戰場,挖渠的挖渠,筑壩的筑壩。彭德懷帶頭跳進冰冷的河水裡,為壩基工程奠下了第一塊基石。頃刻間,人們你追我趕,整個工地呈現出一片火熱的戰斗景象。經過一個月的緊張施工,一條1000 多米長、3 米寬、1 米深的引水渠建成了,一座結實的攔河壩竣工了,一架頗具規模的木制大水車造好了。當水車在河水的推動下,將河水一斗一斗地送往1 丈多高的水池、而后順渠流進干旱的農田時,這個十年九旱的山村沸騰了———人們發出陣陣震撼山岳的雀躍歡呼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