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心中始終裝著群眾的彭德懷

孟紅

2014年04月08日09: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收留“小難民”

1942 年冬的一天,在八路軍總部駐地附近的軍寨村,總部警衛連的幾個戰士抓到了一個14 歲的男孩,以“嫌疑分子”押回連部,因為在當時嚴峻的形勢環境下,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人是每位戰士的天職。

彭德懷得知警衛連在審訊一個嫌疑分子后,立即放下手頭的工作,匆匆趕到警衛連探個究竟。他一進門就看見受審的是個衣不蔽體、骨瘦如柴的“小難民”,於是,心裡多了幾分憐憫與疑惑。他思忖片刻后,對在場的警衛連干部戰士說,看樣子“小難民”不可能是壞人,接著,他以溫和的口吻問“小難民”:“小鬼,你是哪裡人,叫什麼名字,為什麼跑到這裡呢?”“小難民”聽著彭德懷的問話,只是低著頭一聲不吭,眼淚扑簌扑簌地掉了下來。彭德懷見孩子受了驚嚇的樣子,急忙和顏悅色地寬慰道:“別害怕,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是咱們窮人的子弟兵,有話就說吧,我們為你做主。”

“小難民”感到有了做主的人,便向彭德懷訴說了自己全家的遭遇。原來,“小難民”名叫賈世宏,家住縣城北街村。當時,日軍盤踞著縣城,全家人為了擺脫日軍的蹂躪,他的奶奶和大爺才領著他牽著兩頭毛驢,忍飢受寒地冒著生命危險沖出敵人的封鎖線,欲投奔麻田。不料,中途遭遇漢奸,可惡的漢奸搶走了他家的一頭毛驢。奶奶和大爺不幸死於途中。次日,另一頭毛驢也凍死在路上。賈世宏獨自一人沿路乞討來到麻田軍寨村。

彭德懷靜靜地聽完賈世宏的訴說,揉了揉濕潤的眼睛,揮動著握緊了的拳頭,義憤填膺地說:“日本鬼子、狗漢奸們太囂張太可恨,我們一定要把他們打敗、消滅干淨,為中國受苦受難的人民報仇!”當即,彭德懷叫一名戰士去取來自己的一身軍裝給賈世宏穿上,並拍著他的肩頭說:“小難民,從今天起你就是一名小八路了。”

冒嚴寒救出落水兒童

1942 年冬的一個傍晚,不足6 歲的趙彩鳳跟隨鄰居一位比她大3 歲的換籽姐姐,冒著刺骨的風雪費力地向漳河灘的木炭窯走去。想到對面的木炭窯撿點炭頭木屑回家烤火取暖。當她倆手拉手小心地走上必經之路的一座獨木橋時,一陣寒風卷著雪花迎面扑來。小彩鳳一不小心跌進橋下紗廠的水輪坑裡。此時彭德懷正路過此地,他縱身跳入水中伸手把孩子救了出來。隨即,他又不顧自己濕透了的衣服,受著冷凍趕忙用軍大衣把孩子緊緊地裹住。

趙彩鳳得救后,她母親拿起那件烤干的軍大衣,到麻田八路軍駐地送還。當孩子母親向彭德懷連聲致謝時,彭德懷笑著說:“這是應該的嘛!軍民本是一家人,哪有見死不救的道理呢?”

1982 年5 月,當彭德懷的夫人浦安修回到麻田時,還不忘到趙彩鳳家看望了她這個被彭德懷救過的“大命人”。趙彩鳳親熱地拉著浦安修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關照赤貧戶

彭德懷在左權縣麻田鎮上麻田村駐扎時,對汪福成等赤貧戶關懷備至。汪福成借住的小房,緊挨著八路軍總部大院。工作之余,彭德懷有時會與汪福成促膝閑談,耐心地講解鬧革命和打日本的道理。久而久之,汪福成把平易近人的彭德懷當成了自己的貼心人,心裡有什麼難言之苦,都要給彭德懷敘談敘談。

1942 年至1943 年,當地連續遭受嚴重的旱災,軍民生活十分艱苦。在這危難之際,彭德懷不僅將自己本來就很微薄的伙食費節省下拿來幫助汪福成,而且還號召軍隊普遍要節衣縮食,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各個村庄的困苦農戶渡過災荒。

當時麻田群眾由衷地說:“彭總和汪福成好像是一家人。”汪福成在總部門口的青石碾上碾米搗面時,彭德懷有空就會幫他一籮一籮地篩面,一邊篩面一邊拉著家常。有人和彭德懷開玩笑說:“老彭啊,要不是你衣服和口音跟俺們不一樣,還真要把你當成本地庄稼人哩!”彭德懷聽了,會意地一笑。他還抽空幫助汪福成去東山開了幾處荒地。離開麻田時,又把自己的幾件衣服等物品送給汪福成。他拿著黃呢大衣、手杖說:“大衣,給你冬天擋擋風寒﹔手杖,上了年紀也用得著,這就算給你留個紀念吧!”憨厚老實的汪福成強忍著眼淚,有多少感謝和戀戀不舍的話想說,但一時激動竟沒有說得出來。

“文革”時期,有人責令汪福成的兒子天慶交出彭德懷給他家的所有東西,天慶想到彭德懷的恩情和父親臨終的遺囑,硬說“那些東西都沒有了”,無論他們使用什麼手段,天慶都沒有交出。直到1978 年春彭德懷英靈在九泉重新微笑以后,天慶才把彭德懷贈給他家的黃呢大衣等物品,高高興興地交給了中國革命博物館。他說:“我這就放心了,俺家代代相傳,永不忘記救命恩人彭老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