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紅
“比我想象的還要困難,人民群眾怎麼過呀!”
彭德懷身居高位、“居廟堂之高”的時候依然克己奉公、與人民共同奮斗,能夠如此廉潔奉公﹔那麼,事隨境遷,廬山會議之后,他的處境完全突變即“身退江湖之遠”時他愈發心憂天下,嚴於律己,與人民共命運。1959 年秋天,幾乎與廬山會議同時,侄女考上了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她在向伯伯報告這個消息時,得知廬山會議對他的打擊后哭了,伯伯彭德懷卻顯得非常冷靜。在送侄女去上學的那天晚上,他一再囑咐她要好好學習,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在一次探親中,侄女向不能遠行又急於了解情況的伯伯彭德懷講了一樁剛剛經歷的事情:她從西安上火車回北京,上車前買到幾塊點心。手提點心正准備上車時,突然一個餓急了的人朝她扑來,一把搶去點心,往上吐了一口唾沫,然后就站在她跟前慌忙吃起來。她被驚呆了。看到這一情景的警察走過來,他的心情顯然是矛盾的,問她,點心還要不要?她搖了搖頭。
聽完侄女的這一故事,彭德懷不由自主地鎖緊了眉頭,因為他是懂得飢餓之苦的。侄女又對他反映情況說:有個同學探家回來后哭著說他家餓死三口人。我們不信,還批評他“右傾”。后來指導員作了調查,証明他說的是實情,我們便向他道了歉。
彭德懷聽后難過地說:“比我想象的還要困難,人民群眾怎麼過呀!”他的兩眼涌滿了淚水。侄女對他說:“當初照你的意見辦就好了。”他馬上不以為然地說:“我的意見真錯了就好啦,老百姓就不會吃苦了。”可見他在廬山的預言不幸而言中了,但是他沒有為自己的“言中”而寬慰,而是為人民的不幸而痛心。他心急如焚,常形容自己是“熱鍋上的螞蟻”。他為閑居而痛苦,說:“我是個吃閑飯的人,不能為人民工作,簡直是造糞機器。為我一個無用的人配備了秘書、警衛員、司機、炊事員和鍋爐工人,還有警衛班,這不是浪費嗎?還不如叫我到一個生產隊去,我願立下軍令狀,把生產隊搞好,改善人民的生活。”
當然,彭德懷是不能離開吳家花園的。於是便在吳家花園開荒種地,竭力勞動。他真誠地希望,通過勞動一來了解農業情況,二來減輕國家負擔。此外,為了與人民共度時艱,他覺得自己應該做的,就是艱苦朴素,厲行節約。他對侄女說:“為了減輕國家負擔,我別無辦法,節約還是可以做到的。”特供豬肉他買得很少,供應的好大米、面粉經常讓給別人吃。自己種的蘿卜、白菜和紅薯豐收了,他就算給家屬聽,一厘地蘿卜收多少斤,一分地白菜能收多少,三分地紅薯能頂多少糧食,這一切能給國家節省多少開支……在吳家花園生活的日子裡,他的心情自然是壓抑的。然而他對民間疾苦更加拳拳在心。他曾向侄女提及,廬山會議時,遇到一位服務員正在為家庭生活困難而哭泣。當時他就表示,要每月資助這個服務員20 元錢。但未曾料想幾天之內自己被打成“反黨分子”,不能履行諾言了。“那樣又要說我收買人心啦,肯定會連累他。不知他如今情況怎樣?”言下之意不勝牽挂。侄女忍不住說了他一句:““全國困難的人多啦,你管得了那麼多嗎?再說你現在又是這種情況。”
彭德懷沒有理會侄女的話,還是嘆息不已,過了一會才說:“隻要力所能及,我還是應當辦的。”
“老百姓窮得連褲子都沒的穿了,你卻住大瓦房!”
彭德懷在1965 年被秘密任命為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之后,奔赴三線建設重鎮攀枝花,在那裡工作和生活了數百個日日夜夜。其中發生了彭德懷在體察三線地區老百姓生活時的一個插曲,展現了他對民生的殷切關注和共產黨員的一身正氣。
一天,彭德懷在渡口(今攀枝花市)特區鋼鐵基地總指揮部同志的陪同下,驅車來到仁和鎮視察民情。他夾在趕場的人群裡,東瞧瞧西看看,不斷地問著各種東西的價錢,在這條極不起眼的鄉村小街上,一逛就是一個多小時。特區陪同的同志怕他累了,就找了一個熟悉的地方,讓他進去休息。
這是當地一位公社干部的家,就建在這條小街上。房子是用當時稀少的鋼筋水泥和紅磚壘成的,屋上的瓦也不是當地的小青瓦或油毛氈,而是建三線工廠的那種大塊的新式紅瓦。兩個房間分左右而建,中間是一間堂屋,收拾得很干淨。彭德懷一行進去后,就安排在堂屋坐下來休息。房主穿著深色的中山裝,身體有點發福。女主人穿著流行得體。喝過主人招待的熱茶,彭德懷就起身在屋子裡轉一轉,連說不錯不錯,鄉親們的生活水平現在是提高了。特區陪同的同志說:“全靠搞大三線建設,才把這裡的生產、生活都帶動起來了。這裡由於交通不便,老鄉過去窮得很,一家幾口人就一條褲子,誰出門誰穿。”彭德懷問那位公社干部:“你們公社裡像你這樣的人家有多少?”公社干部答:“自打三線建設以來,這大山裡變化太大了,像我這樣的人家,現在恐怕也不少了吧。”又問:“我問的不是你們這些公家的干部,而是你們這裡的老百姓。”答:“那也是有不少的變化吧。”再問:“我說同志,我要問你,他們是怎麼個變法,是變好了呢,還是變得更壞了?”笑答:“你這位首長也真是,當然是變好了喲,哪有變壞的。”彭德懷聽后高興地說:“這就好了,我們三線建設的工廠,都擺在寸草不生的山坡上,不與農民爭土地,同時又給農村帶來了電,帶來了方便的交通,經濟也流通起來,農民山貨也賣得出錢來了,農民自然擁護我們。”
接著彭德懷提出到附近的農村去轉一轉。公社干部說:“好,我帶首長們去看一看。”走進了一戶有著三間大瓦房的蔬菜專業戶家。這的確是一戶不錯的人家,漂亮的堂屋裡挂著毛主席像,家裡除了收音機、縫紉機,還有一台手扶拖拉機。彭德懷很有興趣地問著他家裡的生產和收入情況,主人都一一作了回答。最后,彭德懷堅持還要順著山路走,到前面一戶茅屋裡去看一看。
老鄉一見好幾個人,裡面還有公社干部,忙說:“同志哥好。”彭德懷一邊回應著,一邊就要朝屋裡走。老鄉見了,慌忙跑過來,一下子攔在大門前。這時,那個公社干部走過來說:“彭主任,老鄉不允許我們進去,我們還是別進去吧。”
彭德懷對老鄉笑道:“怎麼,你家裡有金銀財寶?”老鄉苦笑著說:“哪裡有那些東西,我是怕同志哥進去了不方便。”彭德懷說:“沒什麼,我們進去看看就走。”老鄉隻得將彭德懷一行讓進屋裡。屋檐很矮,彭德懷要低著頭才能進去。到裡面一看,黑咕隆咚什麼也看不見。停了一會兒,才看清屋子裡有一張簡陋的床,上面有一條破被,幾個蓬頭垢面的女人用被子蓋著自己的下半身。彭德懷直朝床沿走去。幾個女人一見這個陌生男人走來就嚇得連連后退。老鄉忙過來介紹:“這年紀大的是我的母親,這中年婦女是我的婆娘,這個13 歲的女孩子是我的大女兒。”
彭德懷朝她們點著頭,要過去與她們拉家常。幾個女人頓時嚇得哇哇亂叫起來,用那條破被緊緊地裹著身子。彭德懷不知道她們為何如此,還以為自己違反了當地風俗,就連連向主人道歉。這時,特區陪同的同志走過來,將彭德懷拉到一邊,讓那個公社干部幫助“解釋”。公社干部將彭德懷拉到門外輕聲說:“首長,那床是不能靠近的。”彭德懷問:“為什麼?”公社干部答:“那床上的女人都沒有穿褲子。”問:“她們為什麼不穿褲子?”答:“這是當地人的一種習慣。”問:“你是不是當地人?”答:“是。”問:“你老婆是不是當地人?”答:“是。”彭德懷一下子火冒三丈,大聲吼道:“剛才我們到你家裡的時候,你老婆為什麼要穿褲子!”
彭德懷立刻找老鄉來問,原來這家人因為太窮,全家人隻有一條破褲子,平時誰外出誰穿,今天他到地裡干活穿了,幾個女人就隻好都縮在床上的破被子裡。
彭德懷聽后十分生氣,對那個公社干部厲聲說:“老百姓窮得連褲子都沒有穿的了,你卻在鎮上住大瓦房,你能住得安心,你盡把小鎮四周好的人家讓我看,這不是在自己欺騙自己嗎?同志,不是我批評你,浮夸風、虛假風害死人呀!公社裡還有這樣窮苦的老百姓,你這個當官的倒先富起來了,過上好日子了。這在國民黨裡做官可以,但在共產黨裡做官就不行!如果我們當官的自己先富起來了,而不去管那些窮人,這就違背了我們當年革命的宗旨,人民就不會再擁護我們,我們自己就要垮台的!就是我們富足了,為官之人也要注意節儉,節儉養性,奢侈喪德,這是封建皇帝朱元璋都明白的道理,我們共產黨的干部有的人還不明白。升官發財,這是過去的國民黨。當官不發財,一心為人民謀利益,這才是共產黨。否則就不是共產黨,或者說是假共產黨!”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