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中原
胡喬木是寫評論的高手。他常常親自為報紙寫社論和評論,不斷審閱修改評論稿件。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報》的那篇著名社論《要反對保守主義 也要反對急躁情緒》,就是經過胡喬木精心修改后發表的。1946年4月7日為《解放日報》寫的社論《駁蔣介石》,1959年5月6日發表的《人民日報》編輯部文章《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魯的哲學》,更是他的扛鼎之作。選收入《胡喬木文集》第一卷的社論、評論和評論性新聞有126篇。有人統計,從新中國成立到上世紀60年代初10余年間,胡喬木為《人民日報》撰寫和審閱修改的評論和文章總計近500篇,其中國際評論約200篇。在指導宣傳工作特別是報紙工作中,他對怎樣寫評論作過不少論述﹔1955年,針對人民日報和地方報紙評論中存在的缺點,胡喬木對“怎樣寫評論”的問題作了較為系統的講解。
第一,題目要具體。
胡喬木指出:“很多評論的題目都不夠具體。”我們寫評論“是為了解決群眾提出的和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所以題目越具體越好”。“報紙不能要求自己的評論是不朽的,而要有使評論和所指出的缺點‘同歸於盡’的精神。”針對有些人好寫不著邊際的泛論,胡喬木指出:“我們的評論要言之有物,有的放矢。並不是不要原則,而是要原則與具體相結合,而且生動的東西要多一些。”他說:“不但文章要生動,題目也要生動﹔題目要生動,就要具體,有感情,甚至也可以有幽默”。
第二,文章要生動。
胡喬木對怎樣把文章寫得生動作了細致的分析,指出,文章要寫得好,“在於能不能提出問題,在於有沒有感情。這和作者的為人很有關系”。“不只是個寫法和感情問題,而且是個邏輯問題。” “總起來說,就是文章要有變化,有波瀾,有辯論,有疑問,有批駁,有激動。沒有這些,文章是不會好的。”胡喬木還從反面講,指出:“文章不生動的另一個原因,是沒有把抽象的東西同具體的東西適當地結合起來。這也說明作者沒有反映出客觀世界的豐富性。”胡喬木從根本上闡明文章生動性的要義。他說:“任何事物都有本質和現象。本質是帶規律性的,是抽象的;現象是具體的,形象的。……隻有全面反映出這種事物的兩重性———反映本質,又反映現象,才是生動的、全面的。”
胡喬木還對怎樣把評論寫得生動提出具體要求:
一、“好的文章應當是夾敘夾議的。”他認為“《資本論》就是這樣的典范,它是徹底夾敘夾議。其中有事實、有形象、有分析、有議論、有諷刺、有攻擊……”。他精辟地指明:“思想是抽象的過程。任何的議論,都是從具體的事物抽象出來的,作者要說服讀者,就要提出它的結論的相當的根據,讓讀者享受這個抽象的過程。”
二、要有具體的敘述。他指出:“任何文章,如果沒有具體的敘述,就不會是好文章.”“沒有具體事實的評論,就是枯燥無味的。”
三、“文章要生動,還要有特殊的味道,要有個性。”
四、文章要寫得“議論風生”。他指出:評論“要寫得有興味,不要老板起面孔說一些枯燥的話”。評論“要有故事、有俏皮話、有議論,把這些融化在一起,議論風生”。胡喬木要求,寫文章要如杜甫贊揚庾信的文章那樣寫得“凌雲健筆意縱橫”。要把矛盾充分展開,把思路充分放開,除了思想觀點要正確,文字表達要准確,還要講鮮明性和生動性。文氣要有起伏,有變化,有正面又有反面,有抽象又有具體,有陳述語氣又有疑問語氣。他不止一次地講過,文思不活潑的人,應該到有懸崖的海邊去看看,那洶涌澎湃的波浪等比例是一種生命流動的感覺。我們寫的文章裡,也應有波濤,有懸崖,有奔騰,有沖動,有激情。不要老板著面孔說些枯燥的話,要寫出一點趣味來。
五、好的評論要“有一定的幽默”。他說,評論“沒有一點幽默,是不好的”,認為“評論裡真正的幽默是表現一個人有很高的邏輯的能力,能夠把矛盾擺到一個很尖銳的位置上,使評論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文章有了諷刺,有了幽默,就能加強辯論的力量”。他認為,幽默不是油滑,不是輕佻。幽默是對於生活和事物最透辟的觀察,是高級的邏輯和樂觀的精神力量。
第三,要善於提筆。
胡喬木牢記毛澤東的教導,強調寫文章要善於提筆。他說:“毛主席常常對我說,寫文章要善於提筆,要有提神之筆。在看似平常的地方忽然提高了,使讀者精神為之一振。”也就是說,文章不能直通通的一路寫下來,而要極盡曲折多變之妙。毛澤東稱贊胡喬木執筆的《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魯的哲學》說:“文章提筆好,看起來一段段不相關,但有內在聯系。金聖嘆很講究文章的提筆。《金瓶梅》《紅樓夢》也好。劉姥姥見鳳姐一段,開頭扯得很遠,但卻有聯系,扯得開,又收得回。”
胡喬木贊揚馬克思的《資本論》,說:“馬克思寫《資本論》那樣的科學著作,也很注意使文章有波瀾,有變化。哪些地方有嚴密的論証,哪些地方有生動活潑的敘事,哪些地方有諷刺,引用莎士比亞的詩,或者自己寫些挖苦的話,他都是很用心思的。”
胡喬木在指導寫中國共產黨歷史時要求:“文字要有波瀾起伏,不要像一潭死水。如果老是從頭到尾平鋪直敘地寫下去,就很難吸引人讀。一段或幾段開頭,要有很精彩的話把事情提綱挈領地提出來。”這些要求是同樣適用於評論的。
第四,要有科學態度。
胡喬木深刻地指出:“科學態度是革命文風的基礎。”革命的文風要求有正確的分析、推理和表述, 要求有革命的立場、信念和感情,要求有准確性、鮮明性、生動性。他諄諄教導說:“一篇寫得好的文章、作品是作者對他所要寫的東西作了長時期深入觀察的結果。” “要把文章寫得好。寫得生動,就要下苦工夫,這是沒有便宜可佔的。”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