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在列寧小學的日子裡

朱正平

2014年04月25日09: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學校設有各種組織機構,例如共青團、少年先鋒隊、勞動童子團(后改為共產主義兒童團)在學校中建有支部、隊部,還有學生委員會、生活委員會、列寧室等。這些組織,在辦好學校、管理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參加社會活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學校團支部書記方坤,是個女同學,她不僅做團員的思想工作,還抓團外青年兒童的思想工作。有個通城籍的同學叫何水清,家裡窮,沒有衣服換,生了虱子,同學不願同他坐在一桌。為此,何水清哭鼻子,不安心學習。方坤找何水清談心,了解這一情況后,便到她弟弟(她弟弟方正,也在列寧高小讀書)處拿來衣褲幫他替換,用開水泡過生了虱子的衣服,還發動同學每人湊兩個銅板為他做了一身毛蘭布的換洗衣褲。在她的幫助下,何水清的具體問題解決了,學習又積極起來了。

學生會的主席是平恢先,他未來學校之前就是一區兒童局的局長。這個主席,除了協助老師抓好學生的紀律教育和教學上的事外,半個月出一期牆報,發動學生投稿,辦得很活躍,文圖並茂。每逢紀念日,還出特刊。學生會辦了個列寧室,學生在裡面閱讀書報、下棋、拉胡琴、猜迷語。不過那時的報刊很少,記得隻有中央辦的《紅色中華》,省蘇辦的《戰斗日報》《紅旗小報》,縣蘇辦的《工農報》(三日刊),還有《布爾什維克之路》《列寧青年》《列寧之路》等數種。這些學習材料,深受同學們的歡迎。

生活委員會的主席是吳振華,他年紀最大,有十七八歲。這個學生勤快,願帶頭,有組織能力。他的任務主要是幫助總務搞好學校的伙食。例如,種菜、打豆腐、養豬都派學生幫忙,每天還輪派兩個同學幫廚,協助炊事員洗菜、淘米、抹桌子,做好菜飯。每個星期加一次餐,有時沒有肉賣或沒有錢買時,吳振華就帶著同學下河捉魚,以魚代肉,來改善師生的生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