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在列寧小學的日子裡

朱正平

2014年04月25日09: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31年下半年,中共修水中心縣委和修水縣蘇維埃政府為了提高蘇區人民的文化水平,培養人才,根據湘鄂贛省蘇文化部的指示,決定在東皋勘下冷氏祠堂(現古市鎮月塘村“一聖娘娘”殿)創辦一所列寧高級小學。當時湘鄂贛省管轄的20多個縣中,只是在修水、萬載這兩個建有中心縣委的縣,開辦一所這樣的學校。學校原計劃招4個班、200名學生,學制兩年。

修水列寧小學分甲、乙兩班,有一百零幾名學生。我當時隻有10歲,由四區一鄉蘇維埃介紹去這個學校,編在乙班。我們同學一是來自貧雇農的子弟,二是工人子弟,三是烈軍屬子弟,四是革命干部子弟。學生以修水籍的為主,毗鄰的平江、通城也有人來這裡讀書。學校配老師5人,校長、總務各1人。學校開辦時,縣文化委員會派了副主任樊肖南來當校長。這個同志是個工農干部,工作雖積極肯干,對師生也十分關心,但不懂教學,打不開局面。不久,縣委就把縣委常委、秘書長馬宗石調來接任校長,以便加強領導,把學校辦好。樊肖南改當學校的總務。馬校長來后,工作抓得有條不紊,不久就改變了面貌。

我們這些同學全在學校住宿、吃飯,不僅不要書籍費、學費,而且伙食也由公家供給。縣蘇維埃還計劃為每個學生添置一身校服,后因環境惡劣,搞不到錢,每人隻發了一頂紅五角星的帽子、一條紅領巾、一雙青色綁腿。

學校是本著因陋就簡的原則開辦的。一所舊祠堂,既是我們的教室,又是寢室和食堂。祠堂挂的那些“五世同堂”“節孝流芳”等為封建倫理唱贊歌的大匾就成為了學生的床板,而那些大小祖牌則成為我們的課桌面和小黑板。課本不足,老師給學生謄抄,沒有紅墨水,就用紅土水批改作業。

1932年上半年,黃龍山上的地主武裝盧伯魁挨戶團串通平江的常備隊經常騷擾蘇區。縣委為了師生的安全,把學校遷到東山傅家祠堂。師生們就在這裡讀完了第二個學期。到了8月,學校已經發了第二學年的開學通知,可恨國民黨正發動第四次“圍剿”,敵第五十師侵佔中共修水中心縣委駐地渣津,修水蘇區被切成兩半,交通阻隔,學校安全得不到保障。在此種情況下,學校隻得停辦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