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川軍在抗日戰爭中的犧牲與貢獻

衡元慶

2014年05月04日10: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鐵血忠魂 浩氣長存

抗戰爆發后,除川軍的七個集團軍,另有1軍1師1旅共40余萬人,先后開赴前線與日寇進行浴血奮戰外,四川每年還向正面戰場輸送10萬到30萬壯丁,成為全國的兵源基地。

據《抗戰期間各省歷年實征壯丁人數統計表》統計,四川歷年實征壯丁數如下:

1973年為103837人

1938年為174145人

1939年為296341人

1940年為266373人

1941年為344601人

1942年為366625人

1943年為352681人

1944年為391112人

1945年為283086人

抗戰八年,四川總計共征壯丁2578810人,居全國各省之冠,為全國同期實征壯丁14050521人的1/5。四川的這個征兵數還未包括西康征的30938人、特種部隊和軍事學校征的10萬余人。如果加上此兩項數據,則抗戰期間,四川實征壯丁數近300萬人(此數尚不包括出川各集團軍自行回鄉募補之人數)。這樣龐大的兵源,補充了南北戰場上的軍隊,以致當時抗日前線有“無川不成軍”之說,足見川渝人民對抗日軍隊貢獻之大。

抗戰八年中,出川軍人,不畏強敵,與日寇鏖戰,為挽救國家危亡,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據何應欽的統計,抗戰期間,四川出川將士傷亡人數約為全國的1/5,即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共

計64萬余人。其中軍官有將官4人、校官9人、尉官21人,共計34人。現按照將、校軍銜次序錄名並附縣別 如下:

將官:王銘章(新都)、李家鈺(蒲江)、許國璋(成都)、饒國華(資陽)

校官:王潤波(開縣)、李成烈(安岳)、林相侯(瀘縣)、姚杰(奉節)、傅哲民(江安)、鄒紹孟(榮縣)、鄭少愚(渠縣)、樂以琴(蘆山)、謝北亭(忠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