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元慶
決死宣言 永載史冊
1937年9月5日,四川各界民眾在成都少城公園舉行歡送川軍出川抗戰萬人大會。川軍將士代表在會上宣誓:“出川抗戰,失土不復,誓不返川。”表達了川軍將士誓與日寇決一死戰的決心。
川軍出川抗戰,戰而勝,凱旋而歸﹔戰如不勝,決心裹尸以還!
鄧錫侯(1889∼1964),四川營山人,時任第45軍軍長。
1937年9月5日,四川舉行萬人參加的“各界民眾歡送出川抗敵將士大會”,鄧錫侯在會上發表了如上誓言。他還說:“我們是踏著先烈們的血跡前進的,后方的人民,要勇敢地踏著我們的血跡而來,前赴后繼,我們一定能戰勝日寇!”鄧錫侯率軍先后參加了徐州會戰、太原會戰,戰功卓著。
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
李家鈺(1890∼1944),四川蒲江人,時任第36集團軍總司令兼47軍軍長。
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戰前線慰勞團來靈寶縣李部駐地勞軍,李家鈺親筆書寫如此字幅。1944年5月21日,李家鈺率集團軍總部官兵在秦家坡陷入日軍伏擊圈。在敵寇密集火力射擊下,總部官兵200余人全部殉難,李家鈺額頭及左腋被子彈和槍榴彈破片擊中,終因流血過多而犧牲。
抗戰到底,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劉湘(1889∼1938),四川大邑縣人,時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
“七七事變”爆發次日,四川省主席劉湘即電呈蔣介石,同時通電全國呼吁“一致抗日”。劉湘帶病出征,部下多勸他不必出川親征,他說:“過去打了多年內戰,臉面上不甚光彩,今天為國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劉湘最終在前線吐血病發,死前留下如上遺言。
現在正是軍人報國的時候,我們要為國爭光,流盡最后一滴血!
饒國華(1894∼1937),四川資陽人,時任川軍145師師長。
1937年11月,饒國華受命帶隊固守安徽廣德以拱衛南京,他親率435旅劉儒齋團據守廣德前五裡陣地,在陣前振臂高呼此宣言。但孤軍奮戰,幾被全殲,廣德失守。遂揮淚寫下絕命書,稱:“驅敵出境,復我國魂!今自決於城,雖死無恨。”然后開槍自盡,慷慨成仁。
17日晚,我援軍尚未到,敵大部隊沖入城,即督所留部隊,與敵作最后血戰。
王銘章(1893∼1938),四川新都人,時任第122師師長。
1938年春,日軍猛攻魯南藤縣,王銘章決心死守滕城,命令把南北城門封死,隻留東西城門暫作交通道路,師部也由西關移進城內。后日軍重炮轟城,該師3000余人陣亡。王銘章向22集團軍司令孫震發出上述最后電文。后不久城破,王銘章拔槍自殺殉國。藤縣血戰為台兒庄大捷贏得了時間。后退半步,格殺勿論!
解固基(1897∼1937),四川崇寧人,時任川軍43軍26師152團團長。
淞滬會戰戰事激烈之時,152團四連連長正向團長解固基匯報本連情況,忽聽友鄰團團長大叫:“解團長,你的四連退下來了!”解固基氣憤之極,拔槍便向四連長開了一槍,四連長中彈后,仍舉手敬禮向后轉身,走了兩三步后才倒地,解固基揮槍大呼如上口號。之后解固基和兩個營長陣亡。
軍人應戰死在沙場,你們要送我過江,是在害我呀!
許國璋(1898∼1943),四川成都人,時任第150師師長。
常德會戰,許國璋的150師受命固守常德的門戶陬市,上級命令不許退過沅江。但150師根本抵不住日軍第116師團的猛攻,幾乎全軍覆沒,許師長重傷昏迷,醒來時發現自己已被警衛抬過沅江,他大為震怒,在擔架上痛斥左右誤己,之后奪過身邊衛士的佩槍自盡。
(作者單位: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