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新疆對抗日戰爭的貢獻及其重大歷史意義

庄鴻鑄

2014年05月08日10: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二、新疆各族人民投身抗日斗爭的重大歷史意義

第一,新疆對抗日戰爭的特殊貢獻是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威力的生動體現並表明這一統戰政策是抗戰取勝的法寶之一。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內涵,要從階級和民族兩方面來認識。從階級關系而言,它是中國工人階級通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同各抗日階級、階層、黨派和人士的廣泛統一戰線。從民族關系而言。它是國內各民族聯合的抗日統一戰線,不但是國內各個黨派各個階級的,而且是國內各個民族的。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要進行全面抗日戰爭,就必然要求人數最多的主體民族漢族必須和各少數民族團結起來,結成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才能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大解放。換言之,團結和發動各少數民族共同抗日,是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實現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而新疆各族人民的抗日斗爭正是一個范例,它生動地體現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巨大威力。

第二,新疆的抗日斗爭具有阻擋德、日軸心國“東西夾攻,連成一片”侵略野心的作用和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意義。

新疆地處中亞內陸,土地遼闊,歷來是聯結亞歐兩大洲的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日本帝國主義在其征服亞洲的戰略計劃中,新疆是覬覦之地。1931年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后,即打算建立一條從朝鮮半島直達帕米爾高原,綿延數千公裡直逼蘇聯的走廊。納粹德國為呼應日本,希特勒規定進攻斯大林格勒的目的之一就是“將為德國從南方包圍莫斯科開辟道路,也將為通徑巴庫油田、伊朗、印度乃至讓德國人在新疆與日本會師開辟道路。”(〔美〕安娜•路•斯特朗:《斯大林時代》,第137頁。)

所以,在上述情況下,新疆作為鞏固的中國抗戰大后方和中美英蘇同盟國之間戰時重要國際通道,在粉碎日偽經濟封鎖、擊破日德法西斯東西會師的迷夢,支援蘇聯衛國戰爭等方面,無疑都發揮了作用。

第三,中國共產黨和新疆各族人民在抗戰中的業績和貢獻對后來新疆歷史發展進程起到了促進作用。

抗戰時期,主要由中共黨人和進步人士推動的新疆經濟、文化、教育、社會建設和政治改革多少促進了新疆的近代化和革命化,促進了各族群眾尤其是青年知識分子的進步。來疆的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以及杜重遠、張仲實、沈雁冰、趙丹等人,把革命種子撒遍天山南北,在那裡生根、開花、結果,培養教育了一代新疆各族青年,他們在推動新疆歷史進步和新疆社會變化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例如新疆學院畢業的阿不都克裡木•阿巴索夫后來成為三區革命的杰出領導人。又如省立一中的羅志后來成為參加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新疆代表,一中有不少學生1946年奔赴延安參加革命,再如一保畢業后留蘇歸來的李泰玉於1944年發起組織地下革命團體“新疆共產主義同盟”。一中回族學生禹佔林解放后擔任區黨委統戰部長和區政協副主席。(尤力:《抗日戰爭時期的省立迪化第一中學》,《烏魯木齊文史資料》第4輯,第12∼15頁。)還有一些被盛世才送往蘇聯留學的一中畢業生大都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走上了革命道路,解放后在新疆的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又如來自東北義勇軍的青年軍醫在共產黨人支持下,當年創辦烏魯木齊醫院、培養了一批本地醫務人才,其中有后來成為名中醫的蘇仲容。東北義勇軍的青年軍官張鳳儀、聶力夫、尹玉衡等人,不僅在新疆抗日斗爭中起到了作用,而且參加了地下進步組織,后來又促成國民黨軍趙劍峰部起義,為新疆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咎玉林:《撤退到烏魯木齊的東北義勇軍》,《烏魯木齊文史資料》第3輯,第7頁。)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