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烈
拿到李坤龍提供的材料后,侯媛媛和叔叔侯希勇商量著,由住在西安的侯希勇將侯文理的材料送到西安民政局,申請追認烈士。“那是爺爺工作最久的地方,奶奶的軍屬關系檔案也在西安。”
2012年底,侯希勇將侯媛媛寄來的材料打印了18份,一份交給了他居住地所在的西安市金花南路社區,一份交給了西安市東關南街街道辦,“街道辦說材料沒問題,已經交給了區民政局”。
之后,侯希勇曾多次到西安市碑林區民政局詢問辦理進度,並幾次向區民政局補交父親部隊的証明、派出所的父子關系証明、父親同事的証明等材料。從家到區民政局的路程需要騎車大半個小時,這一年,65歲的侯希勇往返不下30次。
2012年年末,侯希勇被告知,因為資料從民間而來,並不是從部隊得來﹔且侯文理歸總參人員,民政局無法為侯文理申請烈士身份,“區民政局的工作人員說已經把材料交給了市裡,但市裡回復說省市級別不夠給我們辦理”。
西安的路走不通,侯家覺得把材料送回侯文理的老家安徽蕭縣應該能行得通。
2013年夏天,侯媛媛和弟弟驅車將材料送往蕭縣,蕭縣統戰部副部長、台辦主任王靜接待了他們。之后,王靜曾致電侯媛媛要求侯文理所在部隊開具証明,侯媛媛溝通后,侯文理所在的某部隊將証明發至蕭縣相關部門。
2013年冬天,北京西山無名英雄廣場建成后,侯媛媛再次將廣場名單中有侯文理的材料送到蕭縣。材料都交齊了,侯文理的烈士稱號卻不了了之。
“總要有個結論,我們活著的人沒什麼,父親為祖國的統一、為自己的信仰奮斗犧牲,國家不應該給他一個說法。追認他為革命烈士嗎?”侯希勇覺得,隻有受到了國家的認可,一名軍人的靈魂才能得以慰藉。
侯家人這種想法,在尋找、搜集替侯文理申報烈士的材料過程中,變得越發強烈。
離鄉
直到解放后,一家人才知道侯文理是中共地下黨,才知道他在國民黨軍隊裡,有個名字叫“侯璨章”。
1935年6月,19歲的江蘇蕭縣人侯文理參軍。侯文理走后不到6個月,在老家趙龍鎮新庄村,他的第一個孩子侯希賢降生。
幼年的侯希賢並不知道父親長什麼模樣。直到1945年,侯文理寄回一張照片。這張長約30公分,寬約20公分的黑白半身照裡,侯文理“穿著軍裝,模樣帥氣”。
收到照片的那一年,侯文理的第一任妻子、侯希賢的親生母親曹氏病故。
第二年,侯文理從遠征軍的戰場歸來,11歲的侯希賢才第一次見到父親,以及和父親一起回鄉的繼母張勵凡和二妹侯希坤。
之后,侯文理帶著妻子和四個兒女回到了其部隊所在地西安。1946年和1947年,侯希賢的三妹侯希慧和四弟侯希勇相繼在西安出生。
軍隊隨著戰爭轉移,侯文理一家也一直在遷徙。1947年離開西安后,侯家輾轉上海、金華、杭州、南京、徐州等地。
大陸基本解放后,幾名八路軍來到家中,張勵凡以為八路軍此番前來是要逮捕侯文理,“嚇得要命”。
隨后,侯文理淡定邀請幾名八路軍入座,這才道出其真實身份,“不用擔心,這是我們自己的同志”。
和幾名八路軍出去后不久,侯文理回來時一身國民黨軍官服裝已換成了八路軍軍裝。“父親回來后,讓母親打開了平日裡她出席各種宴會用的梳妝盒,底層居然有個夾層,父親說,平常都是用母親的梳妝盒送的情報。”侯希坤印象深刻,聽完父親的話,母親嚇得癱坐在了地上。
一家人后來才知道,10多年來,在國民黨軍隊裡的侯文理,原來是中共地下黨。在國民黨軍隊裡,他有另一個名字,叫侯璨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