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二戰時期蘇德戰場上唯一中國女記者胡濟邦的傳奇人生

2014年06月03日09: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49年5月,胡濟邦歷盡艱險,回到祖國。這時北京剛解放,新中國還沒有成立,中國共產黨面臨著百廢待興的千頭萬緒。但人人都是興奮的。在北京翠明庄招待所作短暫停留的胡濟邦忙裡偷閑,為中華全國總工會翻譯了《蘇聯總工會關於工會組織工作的各種決定》等大量文件,為新中國的工會建設起了關鍵的作用。

9月,胡濟邦進入正在籌建的新中國外交部大樓,於同年11月至次年7月在外交部東二樓大廳舉辦的大使學習班裡,任外交禮儀教官。學習班由李克農副部長主管,具體組織工作由辦公廳副主任閻寶航負責。閻寶航(1895-1968)於英國愛丁堡留學,后長期從事統戰和國際情報工作。他一米八的個頭,中山裝每天都熨得平平的,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日語,社交活動、禮賓禮儀、官場應酬,嫻熟自如,從各野戰軍調來的將軍大使們都稱他“洋主任”。在學習班裡,外交禮儀教官胡濟邦被尊稱為“老外交”,是個“傳奇人物”,“在隱密戰線上戰斗了近30年的紅色戰士”。她教起“學生”來極為嚴格,就連王稼祥夫人朱仲麗都服了。胡濟邦指著一位夫人的旗袍,連連搖頭:“不行不行,你的內褲太長,都露在旗袍開叉外面了,必須穿襯裙,知道嗎?”准備去匈牙利當大使的黃鎮夫人朱霖,穿了件連衣裙,解開領扣,把裡面的汗背心往領口拽了拽,覺得很漂亮,但胡濟邦直搖頭:“不行,背心不能露出來,這樣人家會認為不禮貌。”這些不懂外語,又沒出過國,從黃土地走來的“土八路”夫人們,個個都是短發。胡濟邦指著她們的發型說:“解放區的發型不符合外交場合要求。要燙發,搽上點粉,抹點口紅……”朱霖泄氣地說:“我不干了!最好選能干的去!”到學習吃西餐時,朱霖對黃鎮說:“我還要吃20個餃子才夠。”服務員遞上一盤水,朱霖想喝,胡濟邦趕緊制止:“這是吃完水果后洗手的水,不能喝。”朱霖隻好悻悻地縮回手:“真是活受罪!”胡濟邦在外交部辦公廳任秘書科長、處長,研究室研究員等職近7年,為共和國外交部的初創,付出了全部心血,得到李克農的贊賞。

1956年,胡濟邦調《人民日報》國際部任記者,常駐波蘭、匈牙利等國。匈牙利事件時,她深入第一線調查研究,及時發回大量通訊和社會動態內參,1956年11月至1958年3月,《人民日報》共發表她的專稿31篇,其內容為國內廣大黨政軍干部關注。匈牙利勞動黨總書記卡達爾來北京訪問時,曾對毛主席說:“你們派來的《人民日報》記者胡濟邦很勇敢,工作表現很出色,謝謝你們。”毛主席聽后點點頭,微笑著說:“是的,我從她的報道裡,曉得了你們的真實情況……”

胡濟邦從東歐回國后,任《人民日報》國際部評論員。筆下生花,縱覽國際風雲,其評論員文章,常常被外電作為研究我國對外政策的重要依據。胡濟邦同時兼任全國記協國際聯絡部部長。她的丈夫畢季龍,繼唐明照后任聯合國副秘書長,負責技術合作促進發展部。1979年,胡濟邦隨夫至紐約,任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贊。夫妻倆風塵仆仆地訪問了六七十個國家,足跡遍布亞、非、拉美各國,結交了各界人士和朋友,在外交界,兩人被譽為“最美好的一對”。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