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楊尚軍
軍工大生產和勞動競賽
軍工部遷駐趙姑村之初,恰逢太行區遭受嚴重自然災害,職工生活和生產原料兩方面都出現嚴重困難。1942 年8 月1 日,軍工部第三屆工人代表大會在黎城縣西頭村召開。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羅瑞卿參會並作了關於國際國內形勢和我黨當前任務的報告,號召全體工人要克服困難,度過黎明前的黑暗,爭取兩年勝利。根據形勢要求,大會作出了新的集體合同和實行10 小時工作制的決定,發展工人武裝、加強武裝自衛等11 項決定。軍工部發出號召,發動廣大職工開展了以提高工效、多造武器、支援抗日為主要內容的軍工大生產和增產節約競賽運動。
在競賽中,涌現出一批模范人物。黃崖洞兵工廠一分廠車工甄榮典,是其中杰出代表。他生產積極,刻苦鑽研,在勞動競賽中,同樣是五○炮彈殼,別人正常班產60 發,他早來晚走,班產達到100 發。別人趕上后,他又利用班前工余時間整好毛坯,磨好刀具,提前做好一切輔助工作,班產量提高到150 發。別人又趕上后,他靠鑽研技術,改單刀車削為雙刀車削,大幅度提高工效,使班產量猛增到400 發。當別人向他學習、改進刀具再追上時,他又創造出班產480 發的最高紀錄。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僅追求產量高,而且保証質量好。他常說:“多生產一發高質量的炮彈,就能多消滅一些敵人。”通過仔細加工,認真自檢,做到了件件產品都合格。在他的帶動下,該廠職工你追我趕,加班加點,革新技術,提高質量,掀起轟轟烈烈的生產高潮,全廠增產達到20%。
1943 年4 月17 日,軍工部在黎城縣看后村召開第四屆工人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開展學習甄榮典運動的決定,號召全體職工學甄榮典、趕甄榮典、爭當甄榮典式的勞動模范。各工廠黨、政、工三位一體,步調一致,層層發動,從干部到工人都制訂出了學習甄榮典、爭當勞動模范的計劃,生產競賽成為全體職工的自覺行動。當月,軍工部各兵工廠生產創造新紀錄,月產五○炮彈7365 發,八二迫擊炮彈982 發,單響手槍416支,復裝槍彈86070 發,手榴彈8281 枚。在競賽中,甄榮典除了夜以繼日、忘我生產外,還帶頭向災荒作斗爭。
這一年,因遭到連續兩年旱災,職工生活尤為艱苦,口糧供應量減少30%,而且半數以上是高粱、玉米、黑豆等雜糧,加上缺菜少鹽,不少職工得了腸胃病。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甄榮典帶頭節衣縮食,節余糧食85 公斤,相當於4 個月口糧,全部上交支援了太行山區災民。職工們紛紛以甄榮典為榜樣,一面省吃儉用一面利用工余上山採野菜,開荒種地,以菜為糧。與甄榮典同廠的工人柴棟良,一個人開荒近30 畝。當時天旱,他硬是從山下清漳河一擔擔往山上挑水澆灌,秋后收獲蔬菜1000 余斤,全部獻給了職工食堂。在歷次反“掃蕩”中,職工們爭先恐后堅壁清野,拿起槍支保衛工廠。甄榮典更是一馬當先,他和3 個工友抬著上千斤重的機器,累得吐了血也不停步。他的事跡在《新華日報》(太行版)刊登后,被譽為“炮彈王”,傳遍了整個太行區。8 月,甄榮典和軍工部另兩名模范邵希明、劉滿洞一起出席了晉冀魯豫邊區新勞動者運動大會,被大會評為“新勞動者旗手”第一名。此后,學趕甄榮典生產競賽運動更是在軍工部各廠朝氣蓬勃地開展,戰勝了災荒,促進了生產,使當年的軍工生產在大災面前奪取了可喜的成績。
1944 年11 月下旬,軍工部評選出甄榮典、楊鴻章、柴棟良、教逢春、石成玉、陳兆祥、劉貴福、邵希明、李銀成、郭棟才、王孝堂、尚文元、孫永福、安蓬萊、張浩、王明欽、高文喜、關丁旺18 名勞動英雄,出席了在黎城縣南委泉村召開的“太行區第一界殺敵英雄、勞動英雄暨戰績、生產展覽聯合大會”。“炮彈王”甄榮典被大會一致選為邊區勞動英雄旗手。1945 年1 月8日,軍工部制定發布發明創造獎勵辦法,獎勵分為7 等,獎金從100 到3000 元不等。同時,各廠之間開展起廠際奪紅旗競賽活動,把軍工部的生產競賽運動推向一個新階段。
![]() |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