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抗戰時期的八路軍軍工部(下)

(山西)楊尚軍

2014年06月04日09:4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開展整風運動

1943 年4 月,中央作出《關於整風運動的決定》。6月29 日,太行整風開始,軍工部抽調各兵工廠連以上干部70 余人脫產參加整風運動。7 月15 日,延安整風在康生的發動下錯誤掀起“搶救失足者”運動,並逐步擴展。9 月,軍工部召開整風動員大會,八路軍總部后勤部部長楊立三到會講話,宣布野戰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彭加倫任軍工部學委會主任,主持開展軍工部整風運動。

期間,1943 年7 月18 日,劉鼎在軍工部召開的廠所級干部會議上代表軍工部黨、政、工會作了《八路軍總部軍工部五年來生產行政工作總結報告》。《報告》由部長兼政委劉鼎、副部長劉鵬、政治主任張貽祥、總工會主任周西風共同署名,全面總結了八路軍總部軍事工業的創建、發展與經驗教訓。

然而整風剛開始不久,由於歷史等原因,劉鼎被誣為“特務”“叛徒”,成為軍工部頭號“搶救”對象,在作完《報告》后很快就被關進隔離室接受所謂“審查”。后來,又被隔離到白寺峧村抗日村長裴仁貴家。之后,彭德懷考慮到軍工部群眾對劉鼎的歷史不了解,擔心他受到不白傷害,建議將其調回中央。於是,1944 年1月,在軍工部“搶救失足者”運動開始前夕,劉鼎即被以“回延安接受審查”的名義調回延安。整風運動開始后,為了不影響生產,1943年9 月15 日,楊立三對軍工部作出了鞏固提高太行區北部工廠、到太行區南部開設新工廠、在太岳區建立兵工廠、大力發展火炸藥和減縮軍工部機關等7 點指示。1944 年1 月3日,楊立三主持召開軍工部生產會議,八路軍總部參謀長滕代遠傳達毛澤東、朱德要求努力增加軍火生產的指示,並作重要講話。5 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電告八路軍總部:“在不妨礙前方兵工生產的原則下,造些新步槍送后方,越多越好。並造三十節式重機槍筒100 根送延安。”軍工部很快完成了任務。23 日,總部復電延安:“已將四所新制六五式步槍260 支、七九式步槍100 支,三十節式重機槍筒21 根等交太行軍區二十五團新兵帶往延安。”

但隨著運動的所謂“深入”,1944 年2 月,軍工部機關也開展起“搶救失足者”運動“高潮”,召開“坦白控訴”大會。在“左”的思想指導下,軍工部“搶救失足者”運動中又加入“反特”成分,搞“逼供信”,把90%以上的干部和技術人員誤整為“特務”。有些人還受到殘酷拷打,一些高級知識分子如郭棟材等也被關進“隔離室”限制自由。3 月24 日,運動擴大到工廠和工人。軍工部下屬各廠除留少數看守人員外全部集中到趙姑村“學習”,編為3 個大隊進行“搶救”。一大批工廠干部受到錯誤批判,工廠全部停產,生產無人過問,整個軍工生產陷入停頓。

中共中央北方局很快就發現了運動有問題,6月底,北方局書記鄧小平指出在戰士和工人中搞“搶救失足者”是錯誤的,並派楊立三到軍工部檢查情況,要求停止運動,恢復生產。7月初,軍工部學委會根據北方局總學委會的指示,宣布整風學習班解散,職工回廠復工生產。9 月,八路軍總部調賴際發任軍工部政治委員,主持軍工部的工作。賴際發到職后明確宣布“搶救”運動中搞的逼供信材料必須推倒,對挨整的同志要做好甄別工作。12 月,軍工部學委會經過3 個月的甄別工作,在全軍工部沒有發現一名特務,隨即為被“搶救”和挨整的同志恢復了名譽,並賠禮道歉。軍工部整風最終結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