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黃樣興著《說古論今話修養》摘登

2014年07月21日09:22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士不可以不弘毅

《論語·泰伯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目標遠大、任務艱巨、善始敬終、責任重大,面對的是數不清的困難和挑戰,沒有堅定的意志,是不可想象的。德國哲學家尼採也說過類似的話,要求我們去:“同時面對人類最大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沒有堅毅,是無法承受痛苦、實現希望的。

《論語·子罕篇》:“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說的是人的理想一旦確立,將具有恆久性,守志不移是普通人都有的品格。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守志不移,最難、最有成效的是在極端困難時期的自我鍛造。《菜根譚》雲:“橫逆困窮,是鍛煉豪杰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煉,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煉,則身心交損。”“天之機緘不測,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顛倒豪杰處。君子只是逆來順受,居安思危,天亦無所用其技倆矣。”人生最精彩的片斷,並不一定是在功成名就之時,而往往是在身處逆境之際。

殷周時為殷西伯的姬昌(周文王),因被商紂王所忌,年近半百的時候被商紂王囚禁在羑裡。羑裡又叫牖裡,在如今河南省湯陰縣北,是殷王朝的一個最大的監獄。監獄深深鑿在地下,窗子開在屋頂。紂王為了進一步污辱姬昌的人格,從精神上徹底把他壓垮,竟把他的長子伯邑考殺害,並烹作肉羹強令姬昌喝下。姬昌胸懷滅商大志,為避免遭到“辟尸”殘害,隻得咽下這揪心裂肺的人肉湯。整整7年時間。在兩千多個日夜裡,文王就用監獄地上長的蓍草作為工具,把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演繹得清清楚,也完成了舉兵伐商的偉大構想。

在羑裡城那座遠古的監獄裡,人們既可以看到人心的陰暗和人性的丑惡,也可以感受到人的毅力的珍貴和人的靈魂的高貴,還可以讓自己的精神得到一次沐浴並獲取在逆境中前行的勇氣。

偉人毛澤東、鄧小平都經歷過意志的考驗。

毛澤東一生曾遭受過多次人生低谷,如率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開辟中國革命新路時,遭到“開除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的處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時,因來自“遠方的形式主義”的影響,落選前委書記一職﹔在中央蘇區時期,受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排擠,先后被剝奪兵權、黨權、行政領導權。

毛澤東1965年在接見一個外國共產黨代表團時,談到他當年受排擠的艱難處境時說,他們迷信國際路線,迷信打大城市,迷信外國的政治、軍事、組織、文化的那一套政

策。我們反對那一套政策。

毛澤東是個豁達大度的人!在人生的進退之間,他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李維漢曾記述說:

“他堅持三條:一是少數服從多數﹔二是不消極﹔三是爭取在黨許可的條件下做些工作。那時王明路線的主要負責人整人整得很厲害,不是把你拉下領導職務就算了,還批得很厲害。毛澤東在受打擊的情況下,仍能維護黨的統一,堅持正確的路線和主張。”[ 李維漢:《回憶與研究》,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338頁。]

毛澤東還利用這段時間,認真讀了兩年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他后來在延安寫成的《矛盾論》、《實踐論》,就是在這兩年讀馬列著作中形成的。

1956年9月10日,毛澤東在中共八大預備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說道:

“我想同志們中間可能也有多多少少受過冤枉受過委屈的。對於那些冤枉和委屈,對於那些不適當的處罰和錯誤的處置(如把自己打成什麼‘機會主義’,撤消自己的職務,調離自己的職務等等),可以有兩種態度。一種是從此消極,很氣憤,不滿意﹔另一種態度是把它看作一種有益的教育,當作一種鍛煉。”[ 《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頁。]

鄧小平在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被打倒后,到江西省新建縣望城鎮省庄村境內的新建縣拖拉機配件修造廠工作,他在這裡走了一條“小平小道”。正是在這條“小平小道”,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思想開始萌芽。

后來到鄧小平身邊生活的女兒毛毛,在回憶父親當時散步的情形時說:

“他沉思不語,步伐很快,就這樣一圈一圈地走著。……看著他永遠那樣認真,永遠那樣沉靜的神情,看著他向前邁出的快速而穩健的步伐,我想,就在這樣的一步一步之中,他的思想、他的信念、他的意志,隨著前進的每一步而更加明確,更加堅定起來。這些思想的蘊蓄成熟,是否為日后更加激烈的斗爭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備呢?”[ 轉摘自趙曉光、劉述:《鄧小平的三起三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83-184頁。]

1977年9月,日本著名社會活動家河野洋平來到北京,他當面向鄧小平請教:我相信閣下是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堅持自己的信念而生活著的,我們很想聽聽您是怎樣堅持過來的,有什麼秘訣?鄧小平說:要說秘訣,那就是因為我是共產主義者﹔樂觀,也是一個樂觀主義者。1979年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在下野幾個月后,面見鄧小平問道:你曾經有過這種經歷,你的秘訣是什麼?鄧小平說,隻有一個:忍耐。

普通人的生活中也需要意志支撐信念。殘疾女孩李智華的故事讓人感受意志的力量。李智華在一次火災中永遠失去了雙臂。她的頭及左臉頰也留下了永久的傷痕,成了一隻折斷翅膀的“丑小鴨。”可是她卻憑著超人的毅力,用“雙腳”同命運展開了頑強的抗爭,學會了用腳吃飯、寫字、彈琴、書法繪畫、操作電腦等。為了照顧患病的母親,她用一雙腳給母親煎藥喂藥﹔她省吃儉用,經常將自己的生活費捐給同學,並為農民工的孩子購買學習用品,教他們作畫﹔她用“雙腳”叩開了高等學府的大門﹔她用腳書寫的書法作品獲得2004年陝西省青年書法比賽一等獎﹔她用腳在電腦上打字,一分鐘可以打100個﹔2007年10月以她為原型拍攝的電影《隱形的翅膀》全國上映,一舉奪得華表獎。而歌手張歆涵唱的同名歌曲更是一時風靡全國,至今仍受追捧。現將歌詞錄於下:

每一次 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

每一次 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

我知道

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

帶我飛 飛過絕望

不去想 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

我看見 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

我知道

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

帶我飛 給我希望

我終於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

追逐的年輕

歌聲多嘹亮

我終於翱翔

用心凝望不害怕

哪裡會有風就飛多遠吧

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

我看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

我知道

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

帶我飛 給我希望

我終於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

追逐的年輕

歌聲多嘹亮

我終於翱翔

用心凝望不害怕

哪裡會有風就飛多遠吧

隱形的翅膀讓夢恆久比天長

留一個願望讓自己想象。

這“隱形的翅膀”就是堅強的意志,就是追“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謝磊、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