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彭德懷元帥的軍事謀略

夏明星 彭喜峰

2014年08月05日08:45   來源:黨史博覽

走為上,全師破敵

“走為上”,是“三十六計”中的最后一計。這一計重在“全師避敵”,即在不利的形勢下,應該主動避開強敵,先求立於不敗之地,再根據當面敵情決定攻守。

在與優勢敵人交兵時,彭德懷總能全局在胸,敢採“走為上”之策,化攻為守,以求全師破敵。

1950年12月31日下午5時,中朝聯軍30多萬人發起第三次戰役。在中朝聯軍的猛烈攻勢下,10多萬“聯合國軍”擁擠在漢江北岸背水作戰,生怕再陷於被殲之命運,遂於1951年1月2日開始全線撤退。20世紀70年代,南朝鮮出版的相關圖書,對美、英等國軍隊的潰退作了淋漓盡致的描述:“聯合國軍士兵扔掉所有重炮、機關槍等支援火器,爬上卡車向南疾馳。車上的人擠得簡直連個小孩子都不能再擠上去了,甚至攜帶步槍的人也寥寥無幾。他們隻有一個念頭:把那可怕的敵人甩掉幾英裡!拼命跑呀!控制不住的‘后退狂’迅速蔓延開了。”

這次戰役,中朝聯軍在冰天雪地裡忍飢挨凍,連續8晝夜追擊,向南推進了80∼110公裡,將戰線推進到“三七線”附近,並於1951年1月4日佔領南朝鮮首都漢城。

1月5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用大字標題刊載消息《朝中軍隊發起新攻勢,光復漢城向南疾進!》。

1月7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全國各地人民歡慶漢城解放》的報道。

此時,在中朝兩軍內部一些人中,輕敵速勝的思想在迅速滋長,一些人興高採烈地議論“美軍要速逃,美軍要撤退”,“由北向南,一推就完”,“快打,快勝,快回國”等等。

但是,彭德懷對於敵人的企圖,洞若觀火:因敵軍主力不戰而退,隻殲敵1.9萬余人。“如我軍繼續前進,后方補給勢必延長,在敵人狂轟濫炸破壞下,糧食物資供應將會更加困難。從各種情況判斷,敵人顯然是引誘中朝軍隊繼續南進,造成我軍后方供應困難,東西海岸兩側暴露,然后利用其海空軍的優勢,再從我軍側后海岸登陸,對我軍採取南北夾擊,企圖重演仁川港登陸的故技。我們聯軍司令部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絕不能鑽進敵人的圈套。”1951年1月7日夜,他頂著各方面壓力,斷然命令前線各軍自8日起停止追擊,佔領有利地形,嚴陣以待,防敵反扑,第三次戰役即告結束。

可是,彭德懷的決定,卻被朝鮮人民軍的蘇聯總顧問質疑。他公開抨擊說:“哪有打了勝仗不追擊敵人的?哪有這樣的司令官呢?”斯大林回電斥責了那個總顧問:“彭德懷是久經考驗的指揮員,他指揮志願軍打敗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軍隊。毫無疑義,真理在彭德懷同志這一邊,今后要一切聽彭的指揮。”

1952年7月,彭德懷受命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他在一次作戰會議上回憶了那次爭論:“我打了一輩子仗,從來沒有害怕過,可是當志願軍越過‘三八線’一直打到‘三七線’后,我環顧前后左右,確實非常害怕。……我軍打到‘三七線’后已向南前進了幾百公裡,本來后方的物資供應線就很難維持,這時敵人更派飛機對我軍運輸線天天猛烈轟炸,使志願軍的各種物資、糧食彈藥的供應十分困難。空中有敵人飛機炸,地面對著美軍的坦克和大炮,左、右沿海是美軍的艦隊,敵人不下船就可以利用艦炮打我軍。在這種嚴重情況下,志願軍隨時有遭厄運的可能。我不能把幾十萬軍隊的生命當兒戲,所以必須堅決地停下來,不能再進,並做好抗擊敵人反攻的各種准備。”

歷史証明,彭德懷採用“走為上”是非常正確的。麥克阿瑟誘中朝聯軍南下未成,即於1月15日開始試探性反攻,1月25日開始大規模反攻。這時,中朝聯軍已休整17天,遂投入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打退了敵人的大規模進攻,殲敵近8萬人,但被迫於3月14日放棄漢城。如果當初一味向南進攻,后果將是不堪設想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彭德懷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