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新偉 劉本森 周進 喬克
閱讀延伸
抗日戰爭研究若干論爭
●關於西安事變的主角與解決方針
有關西安事變,過去認為在張學良、楊虎城中,張學良是主角,最近有的研究認為,事變的主角是楊虎城而非張學良,而楊虎城身邊工作的共產黨人,對於楊發動兵諫、逼蔣抗日的行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學者認為,共產黨人對張學良的影響是積極的,是導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重要因素。他們的作為,有功於中華民族,有功於抗日戰爭,這都是不容否定的歷史事實。
●關於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和終點
關於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兩種說法:1931年說和1937年說。有學者認為,這裡涉及有關“抗日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的不同概念問題。說中國抗日戰爭從1931年“九一八”抗戰算起是可以的,但抗日戰爭時期應從1937年“七七”抗戰算起。
●關於中國抗日戰場的劃分
長期以來,大家一直認為中國的抗日戰爭隻有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兩個戰場,有學者認為,中國的抗日戰爭還有第三個戰場,即中緬印戰場,這個戰場是由中、美、英三國共同領導的,具有雙重屬性,既是中國抗日戰爭的一部分,也是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
●關於豫湘桂戰役是否是“大潰敗”
長期以來,人們幾乎達成一種“共識”,即認為豫湘桂戰役是一次“大潰敗”,甚至稱該戰為“豫湘桂大潰敗”。有學者認為,抗戰后期的國民黨戰場在牽制、打擊日軍,並最終在打敗日本侵略者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有學者認為,豫湘桂戰役有力支援、配合了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作戰,也支援、配合了敵后戰場,大大減輕了華北、華中共產黨抗日根據地的壓力。
●關於國共軍事合作有無共同綱領
有關兩黨第二次合作有無統一綱領的問題,過去認為並無統一的綱領,現在一些學者認為《抗戰建國綱領》是兩黨合作的綱領,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同它是統一的,中國共產黨對其是自覺執行的﹔另一些學者則認為,抗日戰爭時期的三民主義是兩黨合作的重要基礎和共同綱領。(葛暉 輯)
相關鏈接
版畫中的抗戰
這款是印在1939年唐英偉在香港出版的木刻集《中國的血》封底的藏書票。1931年魯迅提倡新興木刻運動,唐英偉是最早投入中國現代木刻運動的美術家之一。他的木刻畫甚至被認為是“代表勞苦大眾申訴的作品”。1938年唐英偉來到香港,那時正處於抗日戰爭激烈時期,他在香港以版畫為筆,號召同胞抗日,但仍不忘情於藏書票創作。許地山為該書題簽:“願將此中的一切永刻在人人底心版上。”這款表現奔赴沙場戰士的藏書票,就是最好的見証。 (懷安 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