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
胡耀邦清廉朴素、公正剛直、無私無畏、思想開放、作風民主、平易近人、有錯就改,對人民發自肺腑的熱愛,對他人嬰兒般的坦誠。“他的一生代表了共產黨人的良心。”今年將迎來胡耀邦誕辰百周年紀念日,本刊特設專欄,以示緬懷。
1961年,胡耀邦(左二)隨同王任重(左三)看望在武漢視察的毛澤東
廬山會議后的1959年冬天,全國各地農村逐漸出現越來越嚴重的飢荒。胡耀邦在廬山會議上的擔心成了現實,使他憂心如焚。在團中央各種會議上,胡耀邦總是強調,青年們要團結起來,戰勝暫時的困難。但在團系統小規模會議上,對自己熟悉的人,胡耀邦多次講到,現在出現的問題,恐怕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是我們的工作出了大問題。1961年初秋,他對十分熟悉的《中國青年報》記者唐非(后任副總編輯)說,我要到農村親眼看一看,你和我一起去。
面對農村出現的嚴峻飢荒,中共中央於1960年11月初發出了《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又稱《十二條》),著手糾正一些錯誤做法。為扭轉農村形勢,周恩來總理提出,從中央國家機關抽調一萬名干部下放到災區基層,主要到“五風”嚴重的安徽、河南、山東等省農村,幫助整風整社,恢復生產。周恩來、李富春、李先念、譚震林、習仲勛組成了中央精簡干部和安排勞動力五人小組,很快從中央和國家機關選調了9600余人下農村勞動,其中包括團中央機關20余人,12月離開北京下鄉工作。
政策調整開始了。1961年1月,在北京舉行的中共八屆九中全會上,毛澤東講話要求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在1961年搞一個“實事求是年”。
4月2日至5月16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國家主席劉少奇到自己的老家湖南省寧鄉縣作了44天的社會調查,真切地看到了農村的嚴重情況,不由地心靈震撼,決心正視農村問題,調整政策,糾正“人禍”。他鼓勵更多的中央各部委領導人到基層作調查。
下車伊始,先看到聊城的飢荒
胡耀邦積極響應,他要到農村親眼看看,災害到底嚴重到什麼程度?看看能夠有什麼辦法來克服如此嚴重的飢荒?
1961年炎夏即將過去,胡耀邦決心到災情嚴重的山東、安徽、河南調查。他點名秘書李彥、團中央辦公廳干部馮若賜,還有《中國青年報》記者唐非隨同南下。
9月4日,一行人坐火車從北京到達德州,換乘吉普車,先去魯西南的聊城、金鄉縣。到聊城后,吉普車直接向農村開去,很隨意地進了一個村子,走向一戶人家。災后農村的貧困一覽無遺地袒露在胡耀邦面前:土坯牆干裂了,難庇風雨。這個農戶是真正的家徒四壁,牆上連一個紙片也沒有。一個餓得皮包骨頭的女人在炕邊坐著,向來客有氣無力地打招呼。屋角的灶邊有幾個破碗,炕上有一個權當飯桌的小木架子。炕上還躺著兩個男孩,身上長滿疥瘡。胡耀邦問了幾句,才知道這家的男主人去安徽扛活去了,或許是討飯也未可知。見此情景,胡耀邦低下頭,默然無語地退了出來。離開這個村庄回縣城的路上,開車的司機告訴北京來的“中央首長”,聊城遭了大災!他說,距離這兒不遠的水庫邊上,餓死者的尸骨還沒有收呢!
聽到這句話,胡耀邦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在聊城農村看到的情景使胡耀邦心情沉重,他不在聊城縣城停留,直接驅車去了金鄉縣,專程看望正在金鄉下放勞動、幫助工作的20余名團中央干部,其中有幾人在“反右傾”運動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評”,用后來話說,是挨了整的。胡耀邦要去看望他們,傳遞十分重要的信息。
“這麼多同志犯錯誤我也有責任”
原來,在幾個月前的5月21日至6月12日,胡耀邦參加了中央工作會議,會議通過了《農業六十條》《工業四十條》《手工業三十五條》等文件,都是關於調整國民經濟的,其中的《農業六十條》規定,農村公社以生產隊為核算單位,向農戶提供自留地,對是否把農村食堂辦下去,要視農民的擁護程度而定,實際上是否定農村食堂制度。
6月12日,會議最后一天,毛澤東作了自我批評,承認對農村工作有考慮不周之處,說:“認識客觀世界是逐步的,沒有任何一個人例外,我也不例外。”他還說1959年廬山會議后不該把“反右傾”斗爭搞到縣以下的基層去。他還提出,要對廬山會議后幾年來批判和處分錯了的人進行甄別平反。
由於毛澤東提出對“反右傾”要進行甄別,黨內出現了為1957年“反右”運動中搞錯了的人進行改正的呼聲。
胡耀邦參加了中央工作會議,得風氣之先,他要把新的精神告訴在金鄉縣農村的團中央系統干部們。來到金鄉,胡耀邦住進金鄉縣委大院東邊第二排的平房,屋前有一棵大樹,給隨行的唐非留下很深印象。當晚,縣委為胡耀邦組織了部分縣裡干部參加的座談會,介紹當地情況。
9月5日上午,聽縣委書記王德光介紹情況后,胡耀邦會見來到這裡的團中央工作人員。在他們中,《中國青年》雜志副總編輯董易任金鄉縣委副書記,《中國青年報》印刷廠人事科長張華任雞黍公社副書記(不久即任司馬公社書記)。其他人住到幾個村庄勞動。董易通知所有團中央干部前來縣委,與胡耀邦會面。
人員到齊,董易向胡耀邦匯報說,大家勞動熱情很高,有些人因為口糧不足而出現了浮腫,但是情緒沒有大的波動。
胡耀邦即席講話說,你們從北京大城市下放到這裡,很辛苦,部分同志可能還不適應艱苦的生活。今后,一定要向農村學習、向農民學習,克服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難,努力把工作做好,為金鄉人民造福。團中央會在以后的工作中關心你們,幫助你們。他特別講到:目前各方面都很困難,你們要經受住困難、挫折、委屈、風險的考驗。
面前的年輕人中有幾位受到了“反右傾”運動的傷害,胡耀邦也說到這個問題,卻把問題的范圍拉得更寬。他坦率地說,團中央的“反右”和審干運動有問題,對“反右傾”,現在看起來批判得寬了。團中央的幾次斗爭都有缺點,我提醒過幾次,說要搞得穩一點。這些事情誰負責?我們書記處的同志要負責。我們雖然沒有對大家面對面斗爭,但是領導運動的是我們。我趁此機會說一下,幾次運動,成績是有的,但是問題不少。胡耀邦的講話語驚四座。他說,在座的挨過批判的,我說基本上都不是事實。因此,賬嘛,我主張不算了,大體上一筆勾銷。沒戴帽子的,將來填表就不寫了。基本上都是好同志,缺點每個人都是有的。我代表團中央書記處作自我批評,同志們的包袱可以卸下來。
胡耀邦安慰大家說,我看到大家都很好,心裡寬慰了一些。在幾年前的運動中,造成這麼多同志犯了錯誤,我也是有責任的。請大家不要灰心,經受住了鍛煉,我們還要回去,接著好好工作就是了。胡耀邦一番話,使工作隊的年輕人感到極大的寬慰。其中就有來自《中國少年報》的劉易晏。幾十年后她回憶胡耀邦在金鄉的講話,說青年人應該怎樣面對“困難、挫折、委屈、風險”,使自己心靈震撼,增添了生活的信心。
中午,團中央下放干部們沒有在縣城吃飯,各自回到所在村庄。第二天(9月6日),胡耀邦參加金鄉縣團干部會議,對青年團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會場上氣氛活躍,胡耀邦在結束講話時大聲問團干部們:“我們金鄉是個英雄的地方,大家說劉伯承、鄧小平強渡黃河,挺進大別山時羊山戰役是從哪天開始打的?”
當地年輕人大都知道這次戰斗,回答得八九不離十。胡耀邦追問:“劉伯承在羊山大捷后寫了一首詩,大家能背上來嗎?”
此詩無人知曉。胡耀邦當即大聲背誦:
狼山戰捷復羊山,
炮火雷鳴煙霧間。
千萬居民齊拍手,
欣看子弟奪城關。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