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重視調查研究的宋時輪將軍

宋任遠

2015年04月20日08:4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北京黨史》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宋時輪,湖南醴陵人,1926年春考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五期,同年加入共青團,1927年1月轉為中共黨員。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經百戰,成長為我軍一位文武兼備的將領。在抗日戰爭期間,他曾率部進軍雁門關以北地區開辟抗日根據地,任雁北支隊支隊長兼政治委員。1938年5月,八路軍總部將雁北支隊調到北平以西,與鄧華支隊合並,組成八路軍第4縱隊,宋時輪任司令員。該部一度挺進到當時的北平郊區,大振了八路軍的聲威。1946年1月,宋時輪來到北平,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方面執行處處長,協助中共代表葉劍英同國民黨軍事代表進行談判。新中國成立后,他先后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軍事科學院院長等要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他為軍隊建設貢獻了一生,而他重視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尤其值得學習。

拿出一半的時間下基層搞調查研究

“文化大革命”期間,軍隊和軍隊院校的教育訓練遭到嚴重破壞。粉碎“四人幫”后,重新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鄧小平,曾經多次強調:一定要把教育訓練放在戰略位置上﹔要把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並提出應盡快設置訓練領導小組或委員會,作為軍委管訓練的辦事機構。1977年9月19日成立了中央軍委教育訓練委員會(簡稱“教訓委”),任命軍事科學院院長宋時輪兼主任,成員有三總部、軍兵種、軍政大學和北京軍區的負責人。宋時輪任“教訓委”主任后,立即開會研究制定了《中央軍委教育訓練委員會工作和職責》﹔根據鄧小平“要首先把院校籌辦起來”,“要在1978年春開課教學”的指示,研究草擬了《關於全軍院校訓練任務規劃的意見》《關於全軍院校等級權限和編制問題的意見》與《關於解決增建院校校址的方案表》等文件,並在報送軍委審定后召開了全軍院校工作會議,學習和貫徹這些文件,落實開學授課的要求。與此同時,宋時輪還根據軍委領導的指示,組織力量對院校和部隊教育訓練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后,草擬了《關於辦好軍隊院校的決定》和《關於加強部隊教育訓練的決定》兩個教育訓練的綱領性文件(下稱“兩個決定”),提供軍委全會研究通過並下發全軍。這些工作結束后,他因病短時間住院。出院后又很快召開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決定成立一個53人的調查組,由他親自帶領,從1978年8月30日開始,到蘭州、沈陽、北京、廣州、昆明、武漢、南京和濟南等軍區的一批院校和部隊進行調查研究,指導落實會議精神和各項決定。此后不久,我軍在南疆進行自衛還擊作戰,宋時輪認為這是一個利用實戰經驗指導部隊教育訓練、進一步貫徹“練為戰”訓練指導思想的極好時機。在接到軍委指示后,他將調查組人員增加到300多人,除留少數人繼續在一些軍區調查外,其余全部由他帶領下到各參戰部隊總結作戰經驗,整理出174個戰例和幾十個專題材料。他還寫了一份長篇作戰經驗的調查報告呈送中央軍委和鄧小平副主席,全面總結這次作戰取得的勝利和出現的問題,並對今后部隊改進編制裝備、加強教育訓練、密切軍兵種協同作戰,以及提高應急機動能力、減輕戰士負荷量、加強軍事科學研究和國家改進防空體制、民兵與動員制度、加強邊防建設及邊境地區戰場建設等問題提出了建議。“教訓委”從成立到撤銷共27個月,而宋時輪兩次調研歷時13個月,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基層度過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