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澤覃:英雄長恨,血洒紅林

胡小平

2015年05月27日08:36   來源:黨史博覽

原標題:毛澤覃:英雄長恨,血洒紅林

毛澤覃(1905—1935),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今屬韶山市)人,毛澤東之弟。1921年在長沙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10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秋赴廣州,曾在黃埔軍校政治部和廣東區黨委工作,后到武漢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政治部任書記。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是年冬被派赴井岡山與毛澤東聯絡。1928年初任遂川縣游擊大隊黨代表,后奉命帶隊參加接應朱德、陳毅部隊與井岡山部隊會師。同年5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三十一團三營黨代表。1930年1月任紅六軍政治部主任,曾代理軍政治委員,同年10月任中共吉安縣委書記。1931年6月任中共永(豐)吉(安)泰(和)特委書記兼紅軍獨立第五師政治委員。1932年任中共蘇區中央局秘書長。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留下堅持游擊戰爭,任中共蘇區中央分局委員、紅軍獨立師師長、閩贛軍區司令員。1935年4月26日,在江西省瑞金縣(今瑞金市)安治鄉黃鱔口大山中作戰時英勇犧牲。

奉命赴閩西

中央紅軍主力撤離根據地后,留下的紅軍和游擊隊有兩大主力:一是項英領導的中央分局下屬紅二十四師及各游擊隊,在江西境內﹔二是中共福建省委書記萬永誠領導的福建閩西紅軍和游擊隊。

1934年10月長汀縣城失守后,福建省黨政軍機關從原駐地長汀城隨即遷移至閩西四都山區。佔據蘇區的反動派,一面調派重兵尋找尾隨紅軍主力部隊,一面下令部分“圍剿”部隊掉過頭來搜尋留守蘇區的紅軍部隊。蔣介石叫囂三個月內全殲紅軍。他任命衛立煌、李默庵為駐閩第十綏靖區(閩西)正、副司令官,指揮8個正規師和部分地方保安團等反動武裝共10萬余人,於1935年1月對閩西留守紅軍和游擊隊進行首次聯合“清剿”行動。

國民黨軍了解到紅軍雖善於打運動戰和游擊戰,但存在重型裝備缺乏、資源匱乏的弱點后,便以絕對優勢兵力,構筑封鎖線,每向前推進一步就筑壘、修柵、建碉堡,設置一道道嚴密的封鎖線,對紅軍和游擊隊進行長期圍困,企圖達到不戰而殲之的目的。

當時,中共福建省委、軍區及其直轄部隊有4000余人,全部轉移到四都。這本身就是個錯誤。四都鄉是丘陵地區,一無天險,二無堅固的屏障,區區幾千人,裝備簡陋,根本抵擋不住國民黨的十萬大軍。萬永誠不顧敵我力量懸殊,也不避敵鋒芒,反而命令將士構筑工事,採用硬碰硬的作戰方式,與敵人進行正面交鋒。盡管紅軍和游擊隊將士個個奮勇作戰,但仍然是寡不敵眾,無法突破敵人的嚴密封鎖線。后來,隻有陳潭秋、鄧子恢、譚震林所部從中央蘇區突圍出來的100余人,安全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而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兼福建軍區政治委員萬永誠、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吳必先、福建軍區司令員龍騰雲等率剩余的閩西紅軍和游擊隊約2000人仍被國民黨軍重兵圍困在四都鄉一帶。

此時,萬永誠仍一意孤行,率省機關和所轄獨立第十九、二十團等剩余部隊,退至長汀、上杭、武平與江西瑞金交界的四都山區一個狹小地帶等待敵人再次進攻,企圖打一個殲滅戰,來挽救當時的不利局面,重振將士士氣。他的這一做法,立即遭到張鼎丞等人的反對。張鼎丞為了紅軍的前途和廣大紅軍指戰員的生命,據理力爭,建議改變戰略戰術,廣泛開展游擊戰爭,扭轉不利局勢。但萬永誠等人不重視他的建議,隻給他一個省委特派員的名義,讓他回龍岩、永定領導開展游擊戰爭。

萬永誠率福建省委機關及所部約2000人,又整整苦戰了幾個晝夜,損失慘重,隊伍一下子銳減到600余人。最為可惜的是,福建省委唯一的一部與上級聯系的電台也在激戰中被國民黨軍炮彈炸壞。至此,福建省委失去了與中共蘇區中央分局領導項英、陳毅等人的聯系。

由於聯系的中斷,身處江西於都寬田的蘇區中央分局領導項英、陳毅等,也同樣無法知曉福建省委的情況。當時,蘇區中央分局急需盡快將紅軍中年老體弱的干部轉移到上海治療,因此福建經香港通往上海的地下交通要道是否暢通,關鍵在於福建省委能否生存。

1935年2月中旬,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留守紅軍大規模“清剿”剛剛結束,項英等立即決定派遣有較豐富山區作戰經驗的毛澤覃帶領一個連的兵力前往閩西,去找福建省委書記萬永誠:一是傳達中央書記處和蘇區中央分局關於開展游擊戰爭的指示,二是了解福建省委當時的處境,三是讓毛澤覃前去指導工作,開展游擊戰。項英還任命毛澤覃為福建省委秘書長。

毛澤覃帶領隊伍成功突圍后,途經於都南部的禾豐、會昌的白鵝,幾經周折到達閩西,終於在四都山區與福建省委書記萬永誠、省軍區司令員龍騰雲等會合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湘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