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漢以北地區大別山麓的阻擊戰
7月14日,日本華中派遣軍下令第二集團軍向安徽合肥集結,准備向武漢進攻。7月中旬至8月下旬,日軍相繼在合肥地區集結完畢。8月下旬,中國第五戰區在大別山北麓加強防御部署,以第三兵團在六安、霍山以西至商城地區設防,准備迎擊日軍。
8月下旬,日軍第二集團軍由合肥出發,分兩路向武漢進攻:其左路以第十三師、第十六師兩師沿大別山北麓經商城直插武漢,其右路以第三師、第十師兩師沿淮河南岸西進,直取信陽,迂回武漢。8月27日,其左路接連攻陷六安、霍山后繼續西進。守衛葉家集、富金山陣地和商城附近陣地的第三兵團和第二集團軍等部與敵展開激戰。富金山之戰守軍官兵傷亡1.5萬余人,日軍亦在山麓遺尸數千具。9月16日日軍始攻商城,守軍各部節節抵抗,退守大別山各要隘,與日軍鏖戰月余。右路日軍於9月7日攻佔固始后,12日逼近東官渡陣地。守軍張自忠第五十九軍進行了頑強的阻擊。9月19日日軍佔領潢川,21日佔領羅山,繼續西進。守軍的第十七軍團在信陽以東陣地與日軍展開激戰,予敵以重創。日軍10月10日攻佔京漢鐵路線上之柳林,12日攻佔信陽。中國守軍進行頑強抗擊,殲滅日軍2610人。10月16日,日軍第十師從信陽南下,沿平漢線西側向武漢推進,中國守軍在桐柏山地區頑強抗擊日軍進攻。日軍第三師、第十師於10月26日佔領桐柏山地區后,向孝感、應城推進,協同第十一集團軍進攻武漢。
10月25日,日軍波田支隊攻佔陽新、大冶后佔領葛店,准備進攻武昌。日軍第九師10月27日攻佔賀勝橋,切斷了粵漢線。日軍第二十七師從箬溪出發,10月18日攻佔辛潭鋪后,配合第九師向粵漢線推進,27日佔領桃林鎮。
至此,武漢外圍之要塞、重要陣地均被日軍攻陷,武漢三鎮處於日軍包圍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國民政府最高統帥部於10月24日下令放棄武漢。25日,中國軍隊撤出武漢。同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言人接見中外記者,指出中國抗戰方針為持久抗戰,不在一城之得失,亦不在一時之進退,數月以來消耗敵人的目的已達到,掩護后方之任務已完畢,武漢已失其重要性,因此決定轉移兵力,與敵周旋。
武漢會戰從日軍攻佔安慶開始到武漢失守為止,歷時4個半月。日軍共動用9個師、1個混成旅、1個支隊的兵力,並配以大量飛機、軍艦及重炮等。中國軍隊調動了120余師的兵力,在皖、豫、鄂、贛四省,縱橫各數百公裡的遼闊大地上展開了規模空前的大會戰。據日方公布的材料,國民黨軍被斃俘15萬人,日軍傷亡3萬余,其中將校級軍官740人。
![]() | ![]() |
相關專題 |
· 圖書連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