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二章全國性抗戰的爆發

十一、全國各族各界人民的抗日斗爭【3】

2015年05月26日14:4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三)各少數民族的抗日斗爭

中國各少數民族在日本侵略軍大舉入侵、祖國危難的嚴重時刻,與漢族人民一道,承擔起了抗日救國的神聖職責。

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最早最重,抗日斗爭開展得也最早。九一八事變后,在滿族聚居的遼寧寬甸、鳳城、庄河等地,鄧鐵梅等人領導的東北抗日民族自衛軍騎兵第五旅,滿族成員就佔相當的數目。居住在大興安嶺、小興安嶺深山中為數2000余人的鄂倫春族人民,積極參加抗日斗爭,並經常深入到日軍鐵路沿線活動。朝鮮族人民在長白山地區組織了抗日游擊隊,建立起自己的游擊基地。抗日英雄朴吉鬆,是游擊區朝鮮族兒童團員,在日軍燒毀他居住的村庄后躲進森林,經過無數艱難困苦,后來終於找到東北抗日聯軍,當了一名游擊隊員。在一次戰斗中他不幸被日軍俘虜,日軍動用了所有的酷刑,企圖逼他說出游擊隊的活動情況,他寧死不屈,最后高唱抗日歌曲從容就義。朝鮮族女戰士朱新玉,當了9年機槍射手。一次在取給養途中被日軍包圍,她為掩護6名戰友突圍不幸被俘。在日軍的酷刑面前,她毫無懼色,最后高唱《紅旗歌》英勇就義。像朴吉鬆、朱新玉這樣的少數民族戰士,在東北抗日聯軍中佔有相當數量。朝鮮族和滿族在抗聯中人數之多,僅次於漢族。有的軍中,朝鮮族戰士佔半數左右。其他如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錫伯族等亦佔相當數量。就連人口總數隻有300人的赫哲族人民中,也有不少人參加了抗日聯軍。他們和漢族兄弟一樣,冒著嚴寒酷暑,轉戰於白山黑水之間,有力地支援了全國抗戰。

蒙古族的抗日斗爭一開始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1932年,在綏遠成立了蒙漢各階層人民參加的反帝大同盟。1933年2月,在張家口組織了蒙漢抗日同盟軍事委員會,領導抗日斗爭。綏遠地區的蒙古族地方武裝一部開赴察哈爾前線,參加了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領導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的對日作戰。1934年7月,哲裡木盟的奈曼旗蒙漢人民組織500余人的抗日救國軍,襲擊了偽警察署,擊斃日偽官吏多人。

1937年10月,中共黨員楊植霖及蒙族高鳳英、賈力更等人,組織蒙漢抗日游擊隊,活動於大青山南麓、平綏鐵路和歸(綏)武(川)公路沿線,不斷襲擊日軍的交通線,打擊小股敵人,游擊隊迅速擴大至200余人,並於1938年9月與八路軍大青山支隊會師,編成八路軍察綏支隊。察綏支隊開辟了綏東、綏西、綏南、綏中等抗日游擊根據地,與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蒙古族的烏蘭夫、奎璧、吉雅泰、趙誠等老共產黨員,在建立大青山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斗爭中,起了特殊的作用。在抗日戰爭過程中,廣大蒙古族人民不僅在人力、物力上支援抗戰,而且不少人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據不完全統計,僅大青山地區,慘遭日軍殺害或因支援抗日戰爭而犧牲的就在1萬人以上。

回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指引下,開展了廣泛的抗日武裝斗爭。抗戰初期,回族人民組織甘寧青救國宣傳團、回民戰地服務團、伊斯蘭青年學會、回民抗日救國會等各種救亡團體,開展抗日宣傳活動。與此同時,許多回民積極參加抗日武裝,直接與侵略者作戰。在陝甘寧邊區,全國抗戰爆發前紅軍中就有回民獨立師。隨后,隴東軍分區建立了回民騎兵團,三邊有回民支隊,關中有回民自衛隊(后改為回民支隊)。在山西地區,有壺關的回民游擊隊、長治的回民營。在河北地區,有冀中回民支隊,定縣的回民支隊,任丘、肅寧、文安一帶的回民支隊,以及雄縣、霸縣、武清、永清、香河的冀東回民大隊。在冀魯豫邊區,有東平、朝城、沙海、麻海等地的回民游擊隊。在山東地區,有渤海軍分區回民支隊,臨沭的伊斯蘭大隊,沂水、沂源一帶的回民警衛連,泰運軍分區的回民主力連和回民基干大隊等。回民抗日武裝在各地開展游擊戰爭,配合八路軍、新四軍等主力部隊作戰,粉碎日軍對根據地的發動的一次又一次“掃蕩”,對抗日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

回民抗日武裝中最有影響的是由馬本齋任司令員的冀中回民支隊。這支隊伍最初隻有300人,很快發展到2000余人。從隊伍組建到抗戰結束,6年中共作戰870余次,殲滅日偽軍3.6萬余人,被冀中軍區授予“能征善戰的回民支隊”的錦旗,毛澤東還親筆寫了“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9個大字。馬本齋不愧為回族人民的驕傲,他智勇超人,率隊打得日偽軍聞風喪膽。日軍企圖以“高官厚祿”動搖馬本齋的抗日決心,遭拒絕后,又殘忍地將馬母逮去,要馬母對兒子勸降。馬母大義凜然,痛罵日寇,以絕食相抗,最后英勇犧牲。聽到這一消息后,朱德、彭德懷、羅瑞卿、陸定一等八路軍指揮員聯名致電冀中軍民:“我們認為像這樣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女子,不愧為中國人民最優秀的代表,這樣驚天動地忠於中華民族的無上氣節,足以愧死一切充當日寇走狗,出賣民族的衣冠禽獸,……

中國人民有這樣的母親,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光榮,回民的光榮,中國婦女的光榮,而且是中華民族絕不滅亡最具體例証。”在冀中軍區追悼馬母的會上,馬本齋寫下“偉大母親,雖死猶生﹔兒承母志,繼續斗爭”的誓言。直到1944年2月7日馬本齋病逝前,他沒有停止過對敵人的打擊。

廣西的各族人民在日軍由欽州、防城登陸后,相繼開展了抗日游擊戰爭。中共粵桂南特委在欽州、防城、邕寧、上思、扶綏、武鳴等縣,組織了有壯族、毛南族、漢族等參加的游擊隊,在日軍后方開展游擊活動。柳州等地失陷后,又在羅城、龍岸一帶組織起有仫佬族參加的抗日挺進隊和抗日大隊,打擊敵人。1939年11月和1944年10月,日軍兩次佔領南寧,聚居在南寧附近的壯、漢、瑤族人民,組織了大批的支前隊伍,為前線送去大量的物資。在日軍佔領南寧、梧州期間,壯族和其他各族人民組織了自衛隊與日寇進行斗爭。

雲南各少數民族,在日軍侵佔滇西的騰沖、龍陵、怒江西岸等地后,奮起抗日。白族、傈僳族、傣族、景頗族、佤族、拉祜族、阿昌族、崩龍族等少數民族和漢族兄弟一道,積極支前,奮勇參戰,給日本侵略者以有力的打擊。各少數民族還與漢族民工共同修筑了滇緬公路。該路在雲南境內由昆明至畹町全長950公裡,架有橋梁536座,挖掘涵洞3290余道,工程十分浩大和艱巨。在筑路中,各族民工傷殘達萬人。滇緬公路的修筑和通車,對祖國抗戰和支援緬甸抗日作出了重要貢獻。

海南島的黎族、苗族人民,在日軍進犯海南島時,紛紛支援和參加馮白駒領導的抗日自衛團獨立大隊。由於他們的積極支前和參軍參戰,獨立大隊迅速由初期的300余人發展到2000人,取得了多次戰斗勝利。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黎、苗各族人民也相繼組織了人民自衛隊,有力地動搖了日本侵略者的統治。

新疆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等少數民族,也積極參加了各種抗日救亡的斗爭。新疆成立的各族人民反帝聯合會,在全疆各地都建有分會,積極組織新疆各族人民進行抗日的宣傳活動。在新疆開展的群眾性的獻金和募衣活動中,各民族群眾把自己心愛的和田挂毯、綢緞衣服送上獻金台﹔有的七八十歲的老太太含著激動的眼淚,當場摘下自己的金耳環獻出。新疆各族人民用獻金和捐款購買了10架新疆號戰斗機,投入

抗日前線作戰,還將募捐的8萬件皮衣、1萬架馬鞍和一批藥材,運往延安。西藏各少數民族除開展抗日宣傳、派出代表團慰問抗日將領外,也組織藏族馬幫往返於雲南、四川和印度的噶倫堡之間,擔負起繁重的高原運輸任務,有力地支援了抗戰。總之,在這場反抗日本侵略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從祖國的北部邊陲到海南島,從東南沿海到西部高原,全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近40個民族奮起參加抗日斗爭,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真正的全民族抵御外侮的戰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謝磊)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