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陳雲執掌中央紀委【3】

周錕

2015年09月08日08: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風問題必須抓緊搞,永遠搞”

1982年9月13,陳雲(右二)在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全體會議上講話。右一為 黃克誠,右三為王鶴壽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面貌日新月異,很多人經不住利益的誘惑,產生了種種不正之風,其中也包括一些黨員干部。這引起了陳雲的高度重視。

中央紀委辦公廳原副主任凌華偆回憶:“出現了很多不正之風,這些材料送到了陳雲同志那裡以后,陳雲同志看得很仔細。他再返回給我,要我補材料的時候,我看到材料上面他用鉛筆在一些文字和數字底下畫了重重的杠杠,在很多地方畫出了驚嘆號,所以說明陳雲同志對於經濟領域中的不正之風是憂心忡忡的。”

陳雲看得更深更遠,他向全黨闡述:“對於利用職權謀私利的人,如果不給以嚴厲的打擊,對這股歪風如果不加制止,或制止不力,就會敗壞黨的風氣,使黨喪失民心。所以,我說過:‘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1982年以前,陳雲強調黨風主要針對黨內政治生活,關鍵是確立民主集中制,反對“一言堂”。

1982年以后,他主要談的是以權謀私的問題,有關走私販私、權錢交易、重大經濟犯罪的問題。

國門初開,舉國上下對應該怎樣進行改革開放、發展經濟沒有經驗,特別是在沿海的一些地區,原來零星的走私販私,在地方領導的錯誤判斷和影響下,逐步形成比較大的、甚至是群眾性的犯罪活動。不正之風演變成了腐敗犯罪,這使得一向冷靜的陳雲怒不可遏。

1982年1月5日,中央紀委的一份《信訪簡報》送到了陳雲的案頭。陳雲看過后,將秘書朱佳木叫進了辦公室,朱佳木驚訝地看到陳雲的臉色憋得通紅。朱佳木后來回憶:“我到陳雲同志那裡去,他指著這個桌子上的一個文件就對我說,我前一天給他送過去的中紀委的一個《信訪簡報》,反映廣東沿海地區走私猖獗,涉及一些領導干部。他指著這個簡報說,告訴鶴壽要嚴辦,要殺幾個。殺幾個可以挽救一大批,亂世要用重刑,我們解放初期貪污幾千元就要槍斃。”說完之后,陳雲還不放心,就在簡報上給當時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批了幾句話:“我主張嚴辦幾個,判刑幾個,以至殺幾個,並且登報,否則黨風無法整頓。”

陳雲的批示件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一致同意,鄧小平還在他的批示旁又加了8個字:“雷厲風行,抓住不放”。一場激烈的打擊經濟犯罪、反對腐敗的斗爭迅速掀開大幕。

1月11日,中央發出了《關於打擊經濟領域中嚴重犯罪活動的緊急通知》。2月11日,陳雲在中央紀委一份反映經濟犯罪問題的簡報上批示:“現在抓,時間雖晚了些,但必須抓到底。中紀委必須全力以赴。”很快,中央紀委專門成立了貫徹中央緊急通知辦公室,增設新機構,並從各方面抽調400多名干部參加工作。時任中央紀委案件審理室主任的龐然評價:“沒有陳雲同志的指示不可能有這麼大的舉動。工作方針是全力以赴,沒有機構新設機構,沒有干部先臨時借調干部。”3月8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2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嚴懲嚴重破壞經濟的罪犯的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有關條款作了相應的補充和修改。7月,中央紀委先后派出154名具有豐富斗爭經驗的司局級以上干部,分赴北京、上海、廣東、福建、浙江等省、市,充實和加強打擊經濟領域嚴重犯罪活動的辦案力量,直接參與大案、要案的調查處理工作。

前線烽火正急,坐鎮北京的陳雲密切注視著這場斗爭的走向。據朱佳木回憶,陳雲非常關注這場斗爭的進展,有一段時間,他別的文件都不看,就思考這件事。對反映一些領導干部,以及領導干部子女在經濟上出現嚴重問題的簡報,陳雲有的做了批示,有的向有關的領導轉達了意見。有一次,陳雲按習慣聽晚上八點鐘的新聞聯播節目,其中有新華社報道的一個領導干部因經濟犯罪被逮捕的消息,但陳雲發現第二天的《人民日報》沒有報道,馬上讓秘書打電話向人民日報社詢問。人民日報社答復是因為新華社的消息比較簡短,他們想再收集一些綜合材料,寫一篇比較詳細的報道,另外再配發一篇評論。第二天消息和評論都發出了,陳雲看到后才放下心來。

在眾多的案件中,處理廣東省海豐縣委書記王仲一案,牽動著陳雲的心緒。1980年七八月間,海豐縣打擊走私販私斗爭正處於高峰期,被查獲的走私貨物在汕尾鎮堆積如山,令王仲垂涎三尺。1979年秋到1981年8月,王仲侵吞緝私物資、受賄索賄的總金額達6.9萬元。這在月工資幾十元的年代,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王仲的不法行為在海豐縣造成了一系列極其嚴重的后果:沿海猖獗一時的走私活動得不到有效制止,一批干部被腐蝕,一些黨的基層組織癱瘓,一些緝私人員執法犯法、監守自盜。海豐縣一時成為遠近聞名的私貨市場,甚至有人譏諷地將海豐喻為“遠東的國際市場”。此案的處理受到了陳雲的極大關注,他多次聽取案情匯報,先后派出了100多人次的工作組調查此案。當時有人認為,王仲是一個老同志,為國家做過一些貢獻,可以考慮從輕處理。但是中央,特別是陳雲認為,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刻,在一個地區出現如此嚴重的問題,王仲確實起了非常壞的示范效果,如果不按照黨紀國法給予懲處的話,對改革開放是不利的。1983年1月17日,在汕頭市人民廣場舉行的審判大會上,王仲被依法判處死刑。王仲作為改革開放后第一個因貪污腐敗被槍斃的縣委書記,他的案件被稱為“改革開放第一案”。

這場斗爭處理的不只是一個王仲,而是一批。至1983年4月,全國立案審查的各類經濟案件共約19.2萬多件。10月,陳雲在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上公布了一系列數字:“我們絕大多數黨員是不謀私利的,但因謀私利而犯法、犯錯誤的黨員也不是一個很小的數量。就從打擊經濟領域犯罪以來,中央紀委統計的經濟犯罪案件中看,開除黨籍的有9000多人,受黨紀處分的有1.8萬多人,兩者合計2.7萬多人。”這個數字是陳雲專門向中組部核對的,就是為了說明問題的嚴重性。我們黨在1927年遭到國民黨反革命政變的屠殺,經歷血雨腥風后,當時僅存一萬多黨員,依靠頑強拼搏,最后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但是由於經濟犯罪和腐敗問題,損失掉的黨員“比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以后全國黨員總數還要多一倍多”,陳雲給全黨敲響警鐘。

打擊經濟領域犯罪活動的斗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腐敗現象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這成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建設的重要保障。但是,反腐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斗爭,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陳雲對此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他多次強調:“黨風問題必須抓緊搞,永遠搞。”“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沒有好的黨風,改革是搞不好的。共產黨不論在地下工作時期或執政時期,任何時候都必須堅持黨的紀律。”

從1978年到1987年,在陳雲擔任中央紀委第一書記的9年裡,建立健全了黨內政治生活准則,加強了黨紀黨規的制度化建設,恢復重建了黨的各級紀檢組織,培養鍛煉了一支作風過硬、能力突出的紀檢干部隊伍,為新時期黨的紀檢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這9年,全國各級檢察機關查處各種經濟犯罪案件達70多萬件。在中央部署全面從嚴治黨、重拳反腐不斷取得新進展的今天,重溫改革開放之初的崢嶸歲月,能從中看到黨和政府端正黨風、懲治腐敗的決心,堅定全黨全國對搞好黨風廉政建設的信念。

推薦閱讀:

盤點:15位起義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組圖)

盤點:從黃埔軍校走出的中共知名將領(組圖

珍貴組圖:細數毛澤東對十大元帥的獨特評價

盤點中共第一代領導人子女鮮為人知的蘇聯歲月(組圖)

揭秘:毛澤東如何評價周恩來劉少奇等7位老一輩革命家(組圖)

緬懷陳雲:新中國“掌櫃” 一生清正廉潔(組圖)

珍貴組圖:喬石工作照片回顧

陳雲長女陳偉力:父親告誡子女不能自認高人一等


>>點擊圖片進入有獎競答活動頁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