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大躍進”中的毛澤東【2】

———《毛澤東年譜》學習札記

徐久剛

2015年10月16日08:1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5.1958年初已有躍進之勢的苗頭

1958年1月30日上午,毛澤東在中南海主持最高國務會議第14次會議。在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共19人發言后,毛澤東說:“現在的情況是全國人民都振奮起來了,我們要適應這種情況,我相信也能夠適應這種情況。人是在環境中生活的,現在這個環境很有利於我們進步。”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討論和通過了劉少奇作的中央委員會的工作報告,正式通過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圖為大會主席台。左起:劉少奇、鄧小平、毛澤東、周恩來、朱德。

次日,毛澤東在《工作方法60條(草案)》的前言中寫道:“我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1956年在社會主義所有制方面取得了基本的勝利,1957年發動整風運動,又在思想戰線和政治戰線方面取得了基本的勝利,就在這一年,又超額地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現在看見了從來沒有看見過的人民群眾在生產戰線上這樣高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國人民為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點時間內在鋼鐵及其他主要工業生產品方面趕上或者超過英國這個口號所鼓舞。一個新的生產高潮已經和正在形成。”

1958年2月3日發表了毛澤東審定的《人民日報》社論《鼓足干勁,力爭上游》,社論主要批評1956年的反冒進。化工部、河南省也相繼提出工作上的高指標。

2月18日下午,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說:“今年是一個很大的生產高潮。以前沒有解放,一部分上層建筑,一些環節,有錯誤、缺點,生產關系上不完善。因為整風,就改善了,破壞了不好的,建立了比較好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較平等了,能講話了,可以貼大字報了,老爺氣少了。這樣,群眾就高興了,就來了一個生產高潮。”“處在這個大的群眾高潮面前,中共中央,共產黨要採取態度。以后反冒進的口號不要提,反右傾保守的口號要提”,“群眾中間有一個很大的革命熱情。所以,我們中央委員會、政治局要適應這種情況,工作方法要改變,不改變就不能繼續前進。”

鄧小平1958年2月28日報送毛澤東的《中共中央關於開展反浪費、反保守運動的指示》指出,現在反浪費、反保守的群眾運動,已經在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商業、文教衛生等部門、國家機關、黨群機關等方面開展起來了。這是一個社會主義的生產大躍進和文化大躍進的運動。這是筆者在中央文獻中第一次看到“大躍進”的概念。

1958年4月15日毛澤東在《介紹一個合作社》一文中寫道:“我國在工農業生產方面趕上資本主義大國,可能不需要從前所想的那樣長的時間了。除了黨的領導之外,六億人口是一個決定的因素。人多議論多,熱氣高,干勁大。從來也沒有看見人民群眾像現在這樣精神振奮,斗志昂揚,意氣風發。”躍進之勢,躍然紙上。

長期在毛澤東身邊工作並為毛所倚重的胡喬木,1994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胡喬木回憶毛澤東》一書。對於1958年大躍進,他在書中寫到:“1957年,幾件事情影響到1958年的‘大躍進’。為什麼提出‘大躍進’?一是反右派斗爭勝利了。毛主席覺得是很大的勝利。完全是群眾性的斗爭,把資產階級右派打退了。國際上各國共產黨開了莫斯科會議。蘇共原准備了一個宣言稿子,我們黨提了許多修改意見。后來由我們黨重新起草一個稿子……被接受了,蘇共的同志對我們黨說了許多好話。”“毛主席對這個會議非常滿意。加上蘇聯的人造衛星上天,毛主席這時確實感到勝利在我們一邊,提出東風壓倒西風,超英趕美。特別是他相信中國黨領導經濟建設,能夠有更快的發展。整風中工人貼了很多大字報,毛主席在上海看了幾個工廠的大字報,感到群眾發動起來了,群眾中蘊藏著很大的積極性。這些都為‘大躍進’的提出打下基礎。”“有這些內外因素,毛主席覺得可以探索一種更高的發展速度。把群眾發動起來,生產一定會大躍進。”胡喬木並非全面闡述大躍進的動因,但此處所述,特別是關於國際條件方面,對於我們全面、客觀地認識1958年之所以會有大躍進,是很有助益的。

根據上述,我們有理由相信1959年8月17日毛澤東在廬山會議所說“中國要搞大躍進,這是不可避免的”,是有根據的,而非主觀臆斷。對於這種革命性的群眾運動,共產黨人隻能堅定地站在革命群眾的立場上,善於發現他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保護、愛惜這種積極性。有道是“氣可鼓而不可泄”。人們常說大躍進是毛澤東“發動”的。竊以為,這裡的“發動”二字還可研究。此種表述,突顯了毛澤東個人的領導作用,卻忽視了廣大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也未必符合歷史真實。發動發動,不“發”不“動”。事實是:在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已有相當的顯現即已經“動”起來之后,這才提出了“大躍進”這個口號,順勢而行,引領群眾“奔向社會主義前方”。

新中國建國后發展速度要快一點,這不僅僅是毛澤東一個人的思想,而是全黨的思想。在1956年5月召開的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劉少奇代表中央所作的工作報告中說:“建設速度的問題,是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后擺在我們面前的最重要的問題。我們的革命就是為了最迅速地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國經濟本來很落后,我國的外部還有帝國主義,隻有盡可能地加快建設,才能盡快地鞏固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基於上述,就大躍進口號的提出而言,毛澤東是堅持實事求是的,或者說是有實事求是的基礎的。大躍進,不僅是毛澤東個人的意願,也是全黨、全國人民的意願。

推薦閱讀


從20句精彩語錄讀懂開國元勛習仲勛一生

記錄習仲勛“一生兩個最大的閃光點”的20張照片(組圖)

盤點:紅軍長征史上的幾個“第一”

鄧小平為何要以《老實》為題作報告

“放下屠刀”的侵華日軍陸軍中將5次訪華 與毛澤東互贈禮物

毛澤東何以缺席中共六大卻當選中央委員

盤點:毛澤東一生中愛讀的8部書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