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久剛
20世紀50年代后期我國發生的“大躍進”,是黨的重大決策。當今不少人認為,大躍進是毛澤東貪多求快、好大喜功、背離實事求是的產物。持此種觀點者學界政界亦不乏其人。近來,筆者在認真閱讀了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先后主編、出版的《毛澤東傳》《毛澤東年譜》之后認為,翔實的史料表明,從總體看,毛澤東在大躍進時期還是自覺堅持實事求是的。
大躍進的發生,是由當時的歷史條件決定的。列寧說過: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
一、 多、快、好、省的指導思想的提出
1949年10月1日,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出現在世界東方。經過短暫的過渡時期,1956年中國開始了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發展速度是快一點好還是慢一點好,這是中共領導人必然考慮的重大議題。
1956年1月20日,毛澤東在關於知識分子問題會議的講話中說:有兩種領導方法。兩種方法中間,我們不選擇那種落后的、使事業辦得壞的方法,而要採取第二種方法,就是使事業辦得更快些,更好些,又多,又快,又好,又省。1957年10月9日,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最后一次會議上,毛澤東又說:我們講的是實事求是的合乎實際的多、快、好、省,不是主觀主義的多、快、好、省,總是要盡可能爭取多一點,爭取快一點。
1957年11月,中國代表團先后出席了在莫斯科舉行的12個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及64個共產黨 和工人黨代表會議。會議期間,毛澤東提出中國將用15年左右,在鋼鐵等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上趕上和超過英國。
1958年4月8日下午,福建省委第一書記葉飛在工作匯報中,著重批評了福建某些領導人的中庸之道、不敢躍進和求穩的思想。毛澤東表示贊同,說:所謂穩當可靠,實際上,既不穩當又不可靠。我們這樣大的國家,老是穩、慢,就會出大禍,快一點就會好些。
二、大躍進的動因
1.中國太窮,人民太苦
1958年11月25日,在會見朝鮮政府代表團時,毛澤東說:農民苦得不得了。我們人多,很窮,百分之七十是下中農,吃的穿的都不夠,房子也很簡陋,也很不衛生。1960年3月7日晚,在廣州會見到任不久的蘇聯駐中國大使契爾沃年科時,毛澤東說:我們還很窮,人口多。人民要求擺脫這種處境,所以要鼓足干勁。這就是說,發展要快一點。1960年4月15日,在會見蒙古大人民呼拉爾代表團時,毛澤東又說:中國是一窮二白,窮就東西少,糧食少,油類少,鋼鐵少,機器少,各種東西都少。中國這麼多人,又這麼窮,這成一個什麼樣子!白就是文化程度不高,不好。窮,對於有志氣的新中國人民來說,理當“窮則思變,要干,要革命”。以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幸福的理念指導的中國共產黨人執政之后,面對陷於窮困之中的廣大人民,不急於在可能的條件盡快發展,使人民生活盡快得到改善,這是不合情理的。
2.落后就要挨打
毛澤東考慮到當時的國際環境,帝國主義隨時可能會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我們的工作要放在他可能提早突然襲擊這麼一點上。所以,我們的工作應該加緊一點,社會主義改造和工業化,隻要是行得通的,有根據的,不是冒險的,不是盲目的,盡可能提早一些時間,那就越好,越有利,我們取得主動。”1963年9月上旬,他把這一思想表述得更為明確、更為久遠:“如果不在今后幾十年內,爭取徹底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遠遠落后於帝國主義國家的狀態,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3.外國人“看不起”
國家和人一樣,都有自尊。倘被歧視,理當奮起。1956年8月30日,毛澤東在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預備會議第一次會議的講話中說:“我們這樣的國家,可以而且應該用‘偉大的’這幾個字。我們的黨是偉大的黨,我們的人民是偉大的人民,我們的革命是偉大的革命,我們的建設事業是偉大的建設事業。6億人口的國家,在地球上隻有一個,就是我們。過去人家看我們不起是有理由的。因為你沒有什麼貢獻,鋼一年隻有幾十萬噸,還拿在日本人手裡。國民黨蔣介石專政22年,一年隻搞到幾萬噸,第二個五年計劃要超過1000萬噸,第三個五年計劃就可能超過2000萬噸。我們現在也還不多,但是搞起一點來了,今年是400多萬噸,明年突破500萬噸。我們要努力實現這個目標。”
1959年12月毛澤東在讀書批語中寫到:中國現在還處在被人看不起的地位,這是有理由的,因為我們還不行。這麼大的國家,隻有這麼一點鋼,人民生活水平這麼低,有這麼多文盲。人家看不起我們,對我們有好處,逼著我們努力,逼著我們進步。
1960年4月13日晚釣魚台的會議上,毛澤東說:你這麼一點鋼,年產才1300萬噸,看不起你是應該的。等我們年產1億噸鋼,看得起的看得起,看不起的也要看得起。其實這一肚子氣早已有了,100多年來人家說我們是“東亞病夫”。中國處在一窮二白,窮者鋼不多,白者科學文化落后,這要記住。
4.毛澤東競賽思想的自我激勵
毛澤東說:“找一個國家來比賽,這個辦法很有意義。這是政治鼓舞,不是物質刺激。”這句話雖然說在1959年底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時候,其思想早在1956年就有了。首先提到的是趕美超英。
1956年2月28日晚,聽取電力工業部匯報。當匯報到我國電力生產要50年才能趕上美國時,毛澤東說:就在這個世紀趕上它,並且超過它。
8月30日,毛澤東在黨的八大預備會議第一次會議講話中,再一次豪氣沖天地和美國較上勁。他說:“我們這個國家建設起來,是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將完全改變過去100多年落后的那種情況”,“而且會趕上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就是美國。美國隻有一億七千萬人口,我國人口比它多幾倍,資源也豐富,氣候條件跟它差不多,趕上是可能的。應不應該趕上呢?完全應該。”
1957年11月17日,毛澤東在莫斯科會見中國留學生時說:再過15年,蘇聯超過美國,中國超過英國,那時候世界的面貌就要大大改變了。12月,毛澤東談到蘇聯趕美、中國趕英時,提出用15年在電力、煤、鋼的總量上趕上英國。1959年12月下旬,在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第三版的批語中寫道:“我們提出趕英,第一步按主要產品產量來趕,下一步按人口平均的產量來趕。造船業、汽車制造業,我們還比他們落后得很遠,我們一定要爭取趕過他們。”
毛澤東還提到和蘇聯比。1960年3月7日晚,他在廣州會見蘇聯駐中國大使契爾沃年科。在大使說到蘇聯正想辦法用4年、最多5年的時間完成七年計劃時,毛澤東說,七年計劃如果能夠在四五年完成,那對於全世界都是非常好的。我們現在得趕一趕。現在我們有了些成績,但是成績還很小,我們還很窮,人口多。人民要求擺脫這種處境,所以要鼓足干勁。毛澤東甚至還想到和資產階級比。那是1960年1月9日下午,在上海錦江飯店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時,他說:高速度發展你不信?在人類歷史上,資產階級統治的300年是一個大躍進。資產階級能夠實現大躍進,無產階級為什麼不能實現大躍進?為什麼中國共產黨建國后23年的歷史(到1972年)不能超過他們呢?
此處所引,旨在說明毛澤東借助這些比較,從中獲得鼓足干勁、激勵自己加速前進的力量,至於這些對比是否完全科學,則是另外一個問題。
推薦閱讀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