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胡喬木撰寫發表《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2】

《胡喬木傳》編寫組

2015年10月20日08: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胡喬木起草、劉少奇修改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過程稿

對《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以什麼名義發表,有一個商議的過程。從前面引用的6月13日劉少奇在手抄稿上的批語來看,他最初“想以黨中央宣傳部名義發表”。因為此文的作者胡喬木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但胡喬木不贊成,把劉少奇批語上的“黨中央直傳部”改為“馬列學院”。所以,在鉛印稿的封面上,劉少奇6月13日的批語為“想以馬列學院名義發表”。不想時任馬列學院副院長的陳伯達不贊成。這樣,劉少奇在6月17日報送文稿給毛澤東的信中建議“是否可用人民日報或喬木個人名義發表?”信的全文如下:

主席:

喬木此篇經過我的修改之后,印發給各同志看了,並召集各同志討論了一次,又加了一次修改。請你即加審閱,閱后即退喬木進行翻譯,因國內外等著要用。后面還有兩段,另次送上。

此篇擬用用馬列學院名義發表,但伯達不贊成。是否可用人民日報或喬木個人名義發表?請決!

劉少奇

六月十七日

6月17日下午6時,胡喬木看完劉少奇的最后修改稿后,在劉少奇致毛澤東的信末附言:“在少奇同志修改后我又作了幾處增加,因少奇同志已休息未送他看。”

《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鉛印稿封面和內文。署名“胡喬木”為毛澤東題寫。

毛澤東採納劉少奇的建議,6月18日,在《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鉛印稿封面題下和內文題下都親筆寫上了“胡喬木”的名字。

胡喬木即把稿子送到《人民日報》,報社以最快的速度排出清樣。報社要求在6月22日增出一張一次登完。在公開發表前,6月21日,又有四處重要修改。胡喬木向主席請示。希望在當晚12點前答復退回。

胡信和毛批全文如下:

主席:

“三十年”《人民日報》要求明日增出一張一次登完,現其余均已排好,希望能把改的一頁清樣馬上看一下,在十二點前退回。

對陳獨秀說是當時“最有影響的馬克思主義宣傳者和黨的發起者”,擬改為“有很大影響的社會主義宣傳者和黨的發起者”,是否較妥?(可以)

“事實証明,毛澤東同志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已經完全勝利”,此處用“方式”意義不明確,擬改“原理”或“道路”或“戰略”或“方針”,請示何者較妥?(“方針”為好。)

敘述整風時說“黨抓緊了這個局勢比較穩定的時期”,但前面說這是敵人掃蕩最殘酷最緊張的時期,似有不合。可否改為:“黨抓緊了這個局勢較少變化的時期進行了全黨范圍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這種教育在戰爭和革命猛烈發展和迅速變化的時期曾經是難於大規模進行的。”(這樣好。)

第一次代表大會人數各說都是十三人,惟李達說是十二人,理由是包惠僧非代表。兩說不知孰是?(是十二人。)

以上各點請指示。

敬禮!

胡喬木

二十一日

毛澤東的批復,為《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定稿。胡喬木立即照改。這篇中國共產黨的簡明黨史便在第二天(6月22日)《人民日報》上以增出一張四版的方式發表。新華社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也於當天全文播發。各地的報刊相繼全文轉載。不久,人民出版社即出版了單行本。

《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觀點,來敘述和總結中國共產黨30年歷史的第一本簡明黨史。全文近5萬字,分5部分:一、黨的成立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三、抗日戰爭﹔四、第三次國內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五、三十年的基本總結。

在前四部分各個時期歷史的敘述和評論中,胡喬木論述了毛澤東成功地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指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一步一步地取得勝利的歷史過程,扼要地介紹了毛澤東主要代表作的歷史背景、思想理論價值及其偉大作用,系統地闡述了毛澤東思想形成、發展的過程及其歷史地位和偉大意義。

最后一部分對三十年歷史經驗作出基本總結,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証明了以下重要觀點:

一、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要戰勝強大的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統治,建立獨立的人民民主國家,如毛澤東所說,沒有中國共產黨這樣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採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系人民群眾的”布爾什維克式的黨來擔任領導,是不可能的。

二、黨的正確的領導,首先決定於對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要領導中國工人階級和中國人民達到勝利,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是不可能的。錯誤的理論,可以使轟轟烈烈的大革命迅速歸於失敗,而正確的理論,卻在最困難的關頭挽救黨,使革命逐步走向高潮。

三、黨的發展,中國革命的發展,是和中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發展分不開的。當黨在正確地解決工人階級在人民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工農聯盟問題,特別是對不同的資產階級集團實行聯合或斗爭的問題時,黨和革命就得到迅速的發展,而在錯誤地對待這些問題時,黨和革命就遭受挫折。

四、黨的發展,中國革命的發展,又是和中國人民革命戰爭的發展分不開的。革命戰爭成了中國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革命的武裝組織也成了中國革命的主要組織形式,革命戰爭和革命軍隊的進退,代表著中國革命的進退。

《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最后指出中國革命勝利的世界意義:它給全世界工人階級一種確信,給全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一種確信,就是偉大的十月革命所展開的世界工人階級解放事業和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事業,必然要達到勝利。

這部黨史力作最主要的特點在於,結合黨的歷史講了毛澤東思想是怎樣形成的,是如何指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毛澤東是怎樣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領袖的﹔回答了中國革命怎樣從失敗中找到了勝利的道路、找到了自己的領袖。

這部簡明黨史的文字曉暢,史實簡要,立論鮮明,邏輯性強。正如胡繩所說,顯示了胡喬木“善於駕馭史料和能夠以概括的語言抓住歷史的脈絡的本領”。雖然“不免帶有當時歷史條件下難以擺脫的一些弱點”,但能寫到這樣,確實難能可貴。

《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在《人民日報》發表以后,胡喬木在北京中山公園中山堂作了一次學習輔導報告。一位當時的聽眾回憶說:“那時他是個風度翩翩的白面書生。使人驚奇的是一個上午的報告會,他不用稿子,只是站在那裡安詳地娓娓地說,把歷史講活了,使人體會到一點革命走過的艱辛道路。回家繼續看筆記,竟就是一篇嚴密完整的文章。”

《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立即成為廣大黨員和各級干部的學習讀本,並在海外廣泛傳播。人民出版社於1951年6月底即出版了單行本,8月、11月,兩次再版。據不完全統計,至1956年7月,北京重印18次,累計發行了450多萬冊。1961年和1962年,教育部兩次指定將《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作為高校黨史課教材代用本和毛澤東著作講授提綱。作為中共黨史的奠基之作,它在黨史教學與研究中產生了重大而積極的影響。《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還被譯為多種外文向國外發行,對世界各國特別是各國共產黨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革命經驗發揮了重要作用。從此,胡喬木以中共黨史專家聞名天下。

在1951年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30周年的日子裡,對於胡喬木這本著作的讀者來信如雪片般飛向《人民日報》。除了各種贊譽,有提出意見希望改進的,有提出問題要求解答的。胡喬木虛懷若谷,對《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不斷補充、修改。

在《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發表的第二天,胡喬木即在《人民日報》上作了6處重要更正。1951年8月22日,人民出版社出版此書的修訂本,比初版本的篇幅增加了17頁。胡喬木寫了《再版聲明》,說明修改、增補之處及其原因。同年11月出第3版,又作了若干修改。12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專文對《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的新版本作了介紹。對自己的著作不斷修改,是胡喬木的一個習慣。這個習慣,甚至使具體辦事人感到頭疼。胡喬木對為他贏得聲譽的這部力作並不滿意,直到晚年還表示“我很慚愧”,說:“這本小冊子無論從邏輯、史實等方面都有很多錯誤”。追求完美,是胡喬木的一種素養,也是他不知疲倦地工作的力量源泉。

(摘選自《胡喬木傳》)

推薦閱讀


從20句精彩語錄讀懂開國元勛習仲勛一生

記錄習仲勛“一生兩個最大的閃光點”的20張照片(組圖)

盤點:紅軍長征史上的幾個“第一”

鄧小平為何要以《老實》為題作報告

“放下屠刀”的侵華日軍陸軍中將5次訪華 與毛澤東互贈禮物

毛澤東何以缺席中共六大卻當選中央委員

盤點:毛澤東一生中愛讀的8部書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