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紀念毛澤東誕辰122周年

汪建新:向毛澤東學讀書 【2】

2015年12月24日15: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我先談第一個問題,毛澤東的求學精神。

毛澤東自幼就愛看書,很喜歡讀古典小說,如《水滸傳》《三國演義》《封神榜》《說唐》《西游記》《精忠岳傳》等,他讀了又讀。有一次,他去野外放牛,他讓牛自己吃草,他在樹下看書,結果牛跑到鄰居家菜園裡吃了不少菜,他也不知道。13歲那年,他離開私塾,除了幫父親干活,仍然擠時間看書,而且常常晚上干完活后看書。父親並不高興,一來兒子讀的不是經史子集,二來浪費燈油。毛澤東在閣樓上就著桐油或者菜籽油燈光看書,為不讓父親看見燈光,就用藍布遮住窗戶。他把鄉裡能找到的書都讀完了,又設法到遠處去借書,往返要20幾裡山路。

毛澤東一直把讀書學習看成是人生的第一需求。他說過:“讀書是我終身的愛好。”在湖南一師讀書期間,他作過一幅有關讀書的對聯:“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隻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澤東曾這樣描述他在湖南一師圖書館讀書的感受:“我就貪婪地讀,拼命地讀,就像牛闖進了人家的菜園,嘗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個不停一樣。”

不管人生處在什麼境遇,順境也罷,逆境也罷,毛澤東始終迷戀讀書。1957年,毛澤東曾感慨地對曾志說:“1932年秋開始,我沒有工作,就把馬恩列斯的書統統找了出來,不全不夠的就向一些同志借。埋頭讀馬列,差不多整天看。讀了這本看那本,有時交替著,扎扎實實下功夫,硬是讀了兩年的書。”“后來寫成的《矛盾論》《實踐論》,就是這兩年讀馬列著作形成的。”

中國古人讀書講“三上”,即枕上 、廁上和馬上。眾所周知,毛澤東睡的床與眾不同,差不多有兩米寬,睡一小半,剩一大半擺書,擺滿了各種書。他上廁所也看書,甚至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經常在廁所裡一蹲就是一兩個小時。長征途中,槍林彈雨,走路、騎馬或者坐在擔架上,毛澤東會背誦古人詩文或者推敲自己的詩詞。他自己也說過:“我的那些詩詞,是在馬背上哼成的”。

古人說:“書非借不能讀也。”毛澤東個人藏書已經很豐富,但他還經常到一些圖書館去借書。1958年,北京圖書館為毛澤東辦了第1號借書証。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廬山等地的圖書館都留有毛澤東的借書記錄。據不完全統計,進城以后到1976年9月,毛澤東先后從北京圖書館等單位借閱的圖書達2000余種,5000余冊。

毛澤東在延安時說過一句話:“如果再過十年我就死了,那麼我就一定要學習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他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為了讀書,毛澤東把一切能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甚至在病魔纏身的耄耋之年,他也未放棄對書本的鐘愛。

1975年,他身患重病,極度虛弱,眼睛也由於老年性白內障作了摘除手術,視力極差,閱讀相當吃力。醫務人員勸阻她暫停看書,他根本不聽。他們隻好為他設計了一副特殊的單腿眼睛。當他右側臥看書時,戴沒有右腿的眼鏡﹔左側臥看書時,則戴沒有左腿的眼鏡。

毛澤東是1976年9月9日零時10分逝世的,根據當時的記錄,9月8日那天,他全身都插滿了管子,時而昏迷,時而清醒,清醒過來就看書、看文件,共十一次,計兩小時五十分鐘。這期間,他已說不出話來,只是敲了三下木制的床頭,身邊的工作人員開始不知道他要看什麼。有人想到,當時日本正在大選,毛澤東或許是要看自民黨總裁、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材料,於是就用手托著三木的材料給他看。毛澤東最后一次看書是9月8日下午4時37分,此后再也沒有醒過來,七個多小時后他與世長辭。

毛澤東常說:“讀書治學沒有什麼捷徑和不費力的竅門,就是一要珍惜時間,二要勤奮刻苦。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毛澤東一生題詞無數,但是他寫得最多的是“學習,學習,再學習”這七個字。他身邊很多工作人員離開他的時候,都拿出個小本子請他題字留念,他總是寫上“學習學習再學習”。毛澤東經常提醒他們說:“勤學習,多看書,眼界就寬了。看看世界多麼大,才懂得自己多麼小。”

毛澤東一生究竟讀了多少書,誰也說不清楚。對他來說,讀書學習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選擇,不是簡單靠興趣支配的選擇,甚至也不僅僅是出於工作的需要,而是他的一種精神存在和思想升華的必要方式,是一種基本的生活常態,是一種“別無選擇”的選擇。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講堂
· 汪建新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