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紀念胡耀邦誕辰100周年

真情耀邦【4】

——專訪胡耀邦生前秘書高勇

余瑋

2015年12月25日08:1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眼睛朝“下”看的胡耀邦

當官從仕的,如果眼睛隻朝“上”看,脫離民眾,那必定是自以為是的“官老爺”。能夠時時眼睛朝“下”,體察民情,恤民愛民的官員,才可能得到人們的真心擁戴。高勇說,胡耀邦一貫重視深入實際,調查研究。1952年胡耀邦調任團中央書記后,工作范圍更大了,他立志要走遍全國的2000多個縣。“他認為,沒有對實際情況的深入了解,甚至許多地方連去也沒有去過,看也沒有看過,頭腦裡一點印象也沒有,怎麼可能指導好那裡的工作呢?”高勇記得,胡耀邦曾在同一些縣委書記談話時說過:“一個人當了3年縣委書記,不把所有的村庄跑遍行嗎?”並說:“經常到下面走一走,看一看,增加點感性認識是非常重要的。也許一千個感性認識才能上升為一個理性認識。對擔負領導工作的人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實際。”當時,全國共有183個地區,2400多個縣(市)。盡管胡耀邦已經走了173個專區、1703個縣(市),以及除玉樹、果洛外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但他仍不滿足。1986年的一天,高勇去看胡耀邦。那時胡耀邦剛從山東等地調查回來,興致勃勃地對高勇說:“我再出去兩次,就可以把全國的專區跑遍了。”

胡耀邦下基層有時還會特意挑選那些偏遠地區,“如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到四川、貴州那次視察,他沿著1935年長征的路線走,新聞記者稱之為‘重走長征路’。路越走越難走,面包車不能走了改乘吉普車﹔吉普車不能走了,又改為騎馬﹔騎馬也不能走了,改為策杖步行。這對當年年近70的胡耀邦來說,絕不是輕鬆的事”。在高勇等身邊工作人員看來,胡耀邦每到一地調查民情,他的喜怒都在臉上——如果當地生活落后,胡耀邦就會面容凝重﹔如果看到當地農民生活還不錯,他就開心,有時還會高興地抱起身邊的孩子,喊秘書說,“有什麼吃的,給孩子拿點來!”而且,他不但注重了解當前的現實情況,也會注意了解歷史情況。“他走到哪裡都會翻看《縣志》,以那個地方歷史上出現過什麼知名人物,有過什麼建樹,發生過什麼大事來激勵當地干部努力工作,並要求當地干部用這些歷史事實來教育和鼓舞人民群眾,發展生產,建設家鄉,艱苦奮斗。”高勇說,“我們在他身邊工作的人知道他有此特點,所以跟他外出前,也要想方設法地查找一些有關資料,以應急需。”

1983年3月19日,高勇收到中組部調令,被分配到河北省邯鄲市委工作。

3月30日晚上7點30分,高勇約了時任中央文獻研究室劉少奇研究組組長的劉崇文、時任中央宣傳部宣傳局局長的李傳華,到中南海勤政殿去向胡耀邦辭行。當時,警衛秘書李漢平也在座。胡耀邦知道高勇對經濟工作不熟,他認為搞四化建設不懂經濟是不行的,因此對高勇提出了“鑽一點經濟”的要求。胡耀邦還說:“你年齡也不小了,也是個過渡人物,干不了多久了。河北的工作這幾年不錯,但河北也有一些歪風邪氣,一部分干部思想保守,拉幫結派。下去后主要是鑽一點經濟,殺一殺歪風。”

去邯鄲半年多后,高勇因事於1983年10月29日臨時回到北京。11月10日晚,他和劉崇文及時任中國青年報社社長的佘世光一起去看望胡耀邦。胡耀邦和他們寒暄幾句后,便問起高勇關於邯鄲的風氣等實際情況如何。高勇在反映情況時提到——在糾正不正之風中,一些下級干部不做工作,總是向上級請示匯報,為的是讓上級表態,自己不用得罪人,這類“老好人”還是很多的。他還說起了邯鄲市委抓稅務局一名副局長多佔住房問題時,稅務局黨委還寫報告講情。后來登了報,那名局長和黨組都作了檢討。胡耀邦當即表示,講情也是老好人的作風。老好人是一種腐朽作風。高勇也說這是一種庸俗作風。胡耀邦贊同地說:對!是一種腐朽庸俗作風。說到這裡,胡耀邦轉向佘世光,要他轉告人民日報,發評論員文章,題目就是《剎歪風必須破除老好人的腐朽庸俗作風》,並且要“發它幾篇,但不要太集中,隔幾天發一篇”。

在這次會面時,胡耀邦與高勇他們也談到當時正在全國進行的清除精神污染的問題。高勇說:我女兒給我反映,現在一些人把女孩子燙發,穿毛衣外套,穿高跟鞋等都說成是精神污染了,這實際上還是“左”的思想。胡耀邦說:我就擔心這個。不要一說清除精神污染,就把穿花衣服、擦香水搞掉了,不要把美化生活搞掉了。不要一說清除精神污染,搞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思想教育,就把美化生活搞掉了。那樣就會搞到群眾頭上,就會搞得一些東西又賣不出去了。當時,胡耀邦對佘世光說:你們《中國青年報》寫一篇評論員文章,題目就是《污染要清除,生活要美化》。先在青年報上發表,然后《人民日報》轉載。11月17日,《中國青年報》以《污染須清除,生活要美化》為題,發表了“本報評論員”文章。《人民日報》和全國各地報紙都轉載了這篇文章,及時糾正了當時“清污”中的擴大化問題。

那時,胡耀邦身邊許多工作人員都希望他能為自己題詞,但胡耀邦一直說工作太忙,等十三大召開后退下來再寫,讓大家不要著急。可是,令高勇感到很幸運的是,自己竟然促成了胡耀邦為邯鄲題字。而他更沒料到,因為那次題字,自己還惹出了一個大麻煩。

1984年9月,河北戲校為邯鄲市培養的豫劇班學員畢業了,邯鄲市文化局准備正式建團,向高勇提出想請胡耀邦為劇團題寫個名字。同時,邯鄲市創辦的職業大學已滿一周年並將改名為“邯鄲大學”,校長請高勇題寫校名。高勇當即表示自己題寫校名不合適,並說豫劇團題名的事,他可以向胡耀邦提出,並爭取請他一起為邯鄲大學也題個名。可到底事情能不能成,高勇心裡也沒有底。

這一年的國慶節高勇回到北京。按照事先約定的時間,他和佘世光、劉崇文於10月7日晚上去中南海勤政殿看望胡耀邦。見面說過幾句話后,高勇直奔主題:“今天來看看您,想請您給我們題幾個字。”並說明是為邯鄲大學題寫校名並為邯鄲豫劇團題寫團名。他還特意向胡耀邦說明,豫劇團的學員都是平均年齡20歲的小青年,而且大家學習很努力,學習成績很好。之所以要強調這些,是因為高勇知道,胡耀邦一向重視教育,愛護青年,如果說明是為學校、為青年人題的字,成功率可能會高些。高勇回憶說,當時聽到這裡,胡耀邦隻“噢”了一聲,接著就轉到其他話題上了。那天晚上,大家議論的話題很多,時間也較長,到了9點鐘大家該告辭時,高勇還是不死心,再次提出題字的事。這時,胡耀邦才答應了下來:“好嘛!好嘛!寫什麼你告訴李漢平。”“過了3天,10月11日上午,李漢平給我打電話,說耀邦同志已給邯鄲題了字,墨跡還不干,正在晾著,等干了以后我給你送去。”任務順利完成,高勇自然欣喜不已,趕緊親自到中南海去取字。“李漢平因有其他事已離開辦公室。張耀光秘書接待了我,並把題字交給我,還特意交代說:耀邦同志題字規定不登報,不廣播,不留名。請你們注意。”當時,高勇考慮,胡耀邦給邯鄲題字這對邯鄲人民是件大喜事,讓邯鄲人民知道了必能鼓舞人心。於是,他建議是否在《邯鄲市日報》上發表一下,因為這是地方小報,影響不大。“張耀光說,你們市委商量定吧。”

得知胡耀邦為邯鄲題字,人們無不歡欣鼓舞,強烈要求召開慶祝大會。於是,在10月27日上午邯鄲市分別召開了兩個慶祝會,並於10月29日在《邯鄲市日報》頭版頭條位置登出消息,標題是《我市分別召開慶祝胡耀邦同志為邯鄲市春燕豫劇團、邯鄲大學題名大會》,同時發表了胡耀邦題字手跡,還配發了高勇寫的一篇短文,題目是《關懷與鼓舞》。高勇隨后把報紙寄給了張耀光。不久,他收到了張耀光11月7日寄出的信,信裡寫道:“高勇同志:來信及報紙均收到。送耀邦同志看后,耀邦同志在報紙上批了一句話,現將耀邦同志的批示件寄給你,請收。”高勇打開那張報紙,發現在慶祝大會的標題上,胡耀邦用紅筆醒目地畫了個圈,並向報頭空白處拉出一杠,批了一句話——“這麼做很不好!”高勇心知這下惹出麻煩了。

果然,11月14日,高勇接到時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周杰的電話,“說是中央辦公廳收到邯鄲一封群眾來信,批評邯鄲市委為耀邦題字召開慶祝大會的做法不妥。中央領導傳閱了這封信,批了一些批評的話,是否請你做幾句自我批評,把此事作個交代”。高勇當即向周杰作了情況說明,“主要說明耀邦的題字對邯鄲市春燕豫劇團和邯鄲大學是一個鼓舞,兩個單位強烈要求慶祝一下,市委原則上同意他們召開個小會。對他們要求開慶祝會時放鞭炮、奏國歌已堅決勸阻了。報紙發消息時,也勸阻了使用‘熱烈’‘隆重’等詞語及套紅標題的做法。但是,我們沒有堅決阻止開慶祝會和發消息則是錯誤的,給耀邦同志和中央惹了麻煩,我可以寫個檢查”。周杰對高勇說:“你做了一些勸阻,這是好的,但事情已經這樣了,也不好讓別人出面做自我批評,隻好由你做幾句自我批評就算了結了。”高勇表示贊成周杰的意見。后來,時任邯鄲市委書記的李永進明確表示,檢討應由市委集體檢討,不能讓高勇一人檢討。最后以市委名義寫了一份檢查,作為市委第七十四號文件發出,並將《檢查報告》送河北省委。高勇於11月20日將《檢查報告》寄送周杰。12月11日,時任河北省委書記的張曙光打電話給李永進、高勇,高勇再次作了情況說明。“聽完后,他認為我們已說清楚了,而且他也是從周杰處知道情況的,也不便再批評什麼,只是說了一些今后應注意吸取經驗教訓之類的話。”

事情至此,高勇也已做好了當面接受胡耀邦批評的思想准備。12月24日,市委派高勇去北京召開整黨工作座談會。會后,高勇留京過了元旦,准備1月2日返回邯鄲。當日下午,他趕往中南海周杰處,想問問對題字的事胡耀邦還有什麼批評沒有。周杰表示,邯鄲市委的《檢查報告》中央幾位領導同志已看過,未再說什麼意見,這件事到此就算了了。然后他提議和高勇一起去勤政殿胡耀邦的辦公室看看他。高勇心裡早就做好了接受胡耀邦批評的准備,但是在往勤政殿走的路上他心裡還是直打鼓。他們到的時候,胡耀邦正在忙著批閱文件。高勇沒料到,胡耀邦對那事隻字未提,他心裡一塊石頭這才真正落了地。

   頻道精選


哪位開國元帥逝世后毛澤東嘆息"國有疑難可問誰"?

勿忘國恥:記錄南京大屠殺日軍滔天罪行的35張老照片

盤點:新中國歷史上4位少數民族開國上將(組圖)

朱德與毛澤東、周恩來珍貴合影(組圖)

胡耀邦是怎樣進入鄧小平視野的

開國上將楊得志的數度“意外”任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楊麗娜)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