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劉建:我眼中的爺爺朱德【4】

劉建

2016年01月26日08: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蘭花碧葉長 為佩亦自芳

許多史實和資料,很多珍貴的歷史照片,記載著爺爺在中南海整理蘭花的事跡和場景。爺爺喜歡蘭花,對蘭花似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結,被稱作中南海的“蘭花先生”。

全國解放后,爺爺逐漸退居二線。有了空閑時間,他就在中南海種蘭花。爺爺喜愛蘭花,是從四川到雲南去考講武堂的路上開始。他在自述裡講到,一路上看到有一種白色的花很漂亮,當時他並不知道這叫蘭草,別人告訴他是蘭花,他就挖了兩株一直帶在身邊,從那個時候起他就很喜歡。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在福州參觀了一個寺廟,寺裡有一棵古樹。那時候我已經11歲了,記得很清楚,爺爺在樹底下站著說:這棵樹上有棵蘭草。大家都很驚訝,結果抬頭仔細一看,上面還真有一棵蘭草。爺爺解釋說這是鳥吃了蘭草的種子沒有消化,混在鳥糞中在樹上生根發芽長出來的,后來他把這棵蘭草帶回家裡。有一張照片是我在爺爺旁邊,他在介紹蘭草。爺爺經常抽時整理蘭草,可以感受到他對蘭花的喜愛。我看過一個解密后的材料講:在一個特定的會議上,一位老同志對爺爺說人不得志的時候喜歡蘭草,爺爺說你說我不得志我就不得志吧。

爺爺喜歡種蘭花,喜歡蘭草出污泥而不染。我們常跟他一起整理蘭花。蘭花每年要換盆,要把比較粗糙的根剪掉,可我們就光揪出來抖摟抖摟,他就說不行,那些根需要剪掉。蘭草的葉子干枯了,為了好看,還要修剪一下,肥不要上多了。他說蘭花不喜歡大水大肥,生命力頑強,開花也很不容易,需要很細心的照顧。

世間還有一種說法,說爺爺喜歡蘭花是因為懷念他在湘南起義時的妻子伍若蘭。據史料記載,在1929年元月初,蔣介石調集湘贛重兵對井岡山根據地發動第三次大“會剿”。為打破敵人的“會剿”,1月14日,3600余名紅四軍健兒在毛澤東、朱德、陳毅的率領下,從茨坪出發,向贛南出擊。當時正值嚴冬酷寒,部隊在風雪交加中翻山越嶺,每天要走上百余裡。2月2日,部隊行至尋烏縣潭圳下村宿營。次日凌晨,部隊官兵正准備吃早飯時,忽然聽見敵人的槍聲越來越近,原來是贛敵劉士毅、賴世璜兩個團連夜包圍了村子。毛澤東、爺爺、陳毅等都住在軍部,情況十分危急。

這時,爺爺、伍若蘭在房裡聽到槍聲逼近軍部,得知已被敵人包圍,伍若蘭要爺爺馬上突圍,自己留下來掩護,爺爺不肯扔下懷孕多月的妻子,正在爭執之時,十幾個敵人端著槍闖進了軍部爺爺的住房。伍若蘭急中生智,趁敵人還未進門,馬上奪過爺爺手中的駁殼槍,並故意當著敵兵的面對爺爺大聲喝道:“這個時候你還站在這裡干什麼,還不去燒水給朱軍長洗臉。”爺爺鎮定自若,馬上點頭說了個“是”,便抽身往外走,一個敵兵用槍攔住爺爺,另一個軍官模樣的人也旋即奪下伍若蘭手中的手槍,並指著爺爺說:“他是你什麼人?”“伙夫頭!”敵兵望著站在面前的爺爺一身士兵穿著,又是滿臉的胡須,根本就不像個當大官的樣子,便將注意力轉向伍若蘭:“朱德住在哪裡?”伍若蘭伸手一指:“后面那間房裡。”

敵兵為搶頭功,急忙往后面房間沖去。爺爺乘機提著小桶走出了房門。伍若蘭也准備扭身突圍,但不幸的是,腳踝突然被敵兵的槍彈射中,經過英勇抵抗,終因寡不敵眾,被敵軍抓獲。爺爺突圍后跑出軍部,來到警衛排駐地,火速端起機槍,率領警衛排跑向毛澤東住地,掩護毛澤東向后門突圍,甩掉敵人。2月8日,伍若蘭在贛州英勇就義,時年26歲。這一故事我雖未聽爺爺親口講過,但在爺爺的自述中,還是可以看出老人家對伍若蘭是很有感情的。他在自述裡雖然話很簡單,但是含義很深——伍若蘭同志,她是湖南人,一個師范學生。她在耒陽暴動中當婦女部長,是一個很能干的女同志,黨的觀念、政治、文化方面都很強……雖然他的幾句評價很簡短,似有沒講完的話,但表明了他對伍若蘭的高度評價和深厚的感情。

(作者系朱德元帥的外孫,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裝備學院原副院長、少將)

頻道精選


珍貴組圖:周恩來19張外交經典照片

遵義會議上誰投了“關鍵一票” 力挺毛澤東指揮紅軍?

盤點:毛澤東如何評價“延安五老”(組圖)

周恩來曾評蔣介石:作為一個戰術家,他是拙劣的外行

緬懷張萬年:彭德懷曾評價他“腦瓜像個活地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朱德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