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 飛
毛澤東對鄧小平的檢查不滿意,但不想打倒鄧小平
在周恩來逝世之前的1975年11月,毛澤東決定政治局開會,一方面批評鄧小平,另一方面聽取鄧小平的檢查。就在那時,鄧小平被迫寫了兩次書面檢查。毛澤東還要求鄧小平要在政治局會議上做檢討。鄧小平在政治局會議上做檢討時,政治局多數成員對他表示同情,他們默不做聲,不發言,隻有“四人幫”及個別工農出身的政治局委員在會上發言,批評鄧小平。他們對於鄧小平的檢查的不滿意之處,關鍵在於鄧小平隻談個人在實際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從不談“文化大革命”問題,更不肯定“文化大革命”是正確的,而在當時,誰都清楚,對“文化大革命”肯定與否,正是毛澤東與鄧小平分歧的焦點問題,也是鄧小平與“四人幫”斗爭的核心問題。在這個問題上,鄧小平在檢查中絕不談起,更不肯定“文化大革命”。鄧小平的兩次書面檢查稿,毛遠新都送給了毛澤東,對鄧小平在政治局會上的口頭檢查情況,毛遠新也向毛澤東作了匯報。毛澤東聽工作人員念了鄧小平的書面檢查稿,又向毛遠新詢問了政治局會議上其他人的發言情況,對於鄧小平不肯定“文化大革命”正確,十分不滿意。就在中央決定召開周恩來追悼會的前三天,即1月12日,毛澤東指示,向政治局成員印發鄧小平的兩次書面檢查。但是,此時,毛澤東並不想打倒鄧小平。他專門向毛遠新交待:印發鄧小平的書面檢查“暫時限制在政治局范圍”(毛澤東1976年1月12日在一封信上的批語)。
毛澤東決定向政治局成員印發鄧小平書面檢查的目的,是讓政治局成員進一步批評、“幫助”鄧小平。但是,一方面,政治局成員中的多數在內心同情和支持鄧小平,因此,大家在“幫助”鄧小平的會議上都不發言,形不成進一步“幫助”鄧小平的氣氛。另一方面,鄧小平仍然堅持不談“文化大革命”問題,實際上就是表示:他不肯定“文化大革命”正確。這樣,實際上毛澤東與鄧小平在這個實質性問題上仍然處於僵持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心裡明白,由他繼續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已經不適宜了,也不可能了,與其被動,不如主動,於是,1976年1月20日,鄧小平在最后一次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之后,專門致信毛澤東,提出:“解除我擔負的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責任。”(鄧小平1976年1月20日致毛澤東的親筆信)
1976年1月21日上午,毛遠新帶著鄧小平的信到毛澤東那裡,向毛澤東匯報了中央政治局最近開會的情況、鄧小平的態度,並呈上了鄧小平的親筆信。毛澤東看了鄧小平的親筆信后,沉吟良久,向毛遠新問道:鄧小平對“文化大革命”怎麼看?毛遠新回答說:鄧小平不談“文化大革命”,實際上是否定。聽到毛遠新這樣說,毛澤東又一次重復了他在1975年11月對毛遠新說的一些話,同時又新說了一些話。他說:文化大革命是干什麼的,是階級斗爭嘛。現在有人就是要算賬,算文化大革命的賬。接著,毛澤東針對鄧小平所寫的兩份書面檢查中的一些話,對毛遠新說:社會主義社會有沒有階級斗爭?什麼“三項指示為綱”,安定團結不是不要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綱,其余都是目。斯大林在這個問題上犯了大錯誤。列寧則不然,他說小生產每日每時都產生資本主義。列寧說建設沒有資本家的資產階級國家,為了保障資產階級法權。我們自己是建設了這樣一個國家,跟舊社會差不多,分等級,有八級工資,按勞分配,等價交換。要拿錢買米、買煤、買油、買菜。八級工資,不管你人多人少。他(指鄧小平———筆者注)的問題是自己屬於小資產階級,思想容易右,自己代表資產階級,卻說階級矛盾看不清楚了。一些同志,主要是一些老同志思想還停留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對社會主義不理解,有抵觸,甚至反對。對文化大革命兩種態度,一是不滿意,二是要算賬。他(指鄧小平———筆者注)做了大官了,要保護大官們的利益。他們有了好房子,有汽車,薪水高,還有服務員,比資本家還厲害。社會主義革命革到自己頭上了,合作化時黨內就有人反對,批資產階級法權他們有反感。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裡,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走資派還在走。毛澤東還再次談到他對文化大革命的看法說:對文化大革命,總的看法:基本正確,有所不足。現在要研究的是在有所不足方面。三七開,七分成績三分錯誤,看法不見得一致。文化大革命犯了兩個錯誤,一打倒一切,二全面內戰。打倒一切其中一部分打對了,如劉、林集團。一部分打錯了,如許多老同志,這些人也有錯誤,批一下也可以。(我們)無戰爭經驗已經10多年了,全面內戰,搶了槍,大多數是發的,打一下,也是個鍛煉。鄧小平這個人是不抓階級斗爭的,歷來不提這個綱。還是“白貓、黑貓”啊,不管是帝國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在這次同毛遠新的談話中特意談到了如何看待鄧小平問題的性質,他說:對鄧小平批還是要批的,但不應一棍子打死,鄧小平“還是人民內部矛盾,引導得好,可以不走到對抗方面去”。
當毛遠新問道:對鄧小平要求解除他擔負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之責任如何處理時,毛澤東思考了一下,說:“小平工作問題以后再議。我意可以減少工作,但不脫離工作,即不應一棍子打死。”(1976年1月21日毛澤東同毛遠新的談話記錄)毛澤東的這個話的意思很明確,就是同意鄧小平不再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了,這也意味著不讓鄧小平接周恩來的班任國務院總理了,但對他的現任職務暫時不動,同時繼續批評他,“幫助”他“提高認識”,等待他轉過來。
那麼,由誰來接周恩來的班當總理?對這個問題,毛澤東從周恩來逝世后就一直在考慮。那時,毛澤東已經發動“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了,這個運動,主要是批判鄧小平,他也同意鄧小平不再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了,這樣,他自然也不會再讓鄧小平接周恩來的班了。在剩下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年輕一點的,在黨內,王洪文是排在周恩來之后的黨的副主席,在國務院,張春橋是排在鄧小平之后的國務院副總理。江青一伙當時正盼著由張春橋當國務院總理,由他們掌握國家黨政大權。這樣,黨內,由王洪文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國務院由張春橋當家,黨和國家大權就都歸於“四人幫”了。但毛澤東早就看出江青有野心,而且,他也考慮到,由“四人幫”掌握大權,老干部、軍隊和廣大群眾是不服氣的,會引起更大矛盾,因此,他考慮再三,決定不把權力交給“四人幫”,就是說,既不讓王洪文當總理,也不讓張春橋當總理。他選擇了華國鋒。他對毛遠新說:“你告訴王洪文、張春橋讓一下。”“還是華國鋒比較好些。”“就提議華國鋒任代總理,主持政治局工作。”(張玉鳳《回憶毛主席去世前的一些情況》)毛澤東還說:就請華國鋒帶個頭,華國鋒自認為是政治水平不高的人﹔小平專管外事。毛澤東還提議:葉劍英身體不好,中央軍委的工作可由陳錫聯主持(1976年1月21日毛澤東同毛遠新的談話記錄)。
![]() |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