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任弼時與賀龍在湘鄂川黔根據地【2】

宋毅軍 王 超

2016年04月25日07:4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內斗爭。“戰士們看見夏曦都是鼓起眼睛的啊!”兩軍會師后,賀龍急切要求解決夏曦的問題,了解情況后的任弼時積極支持、參與領導,最終解決了夏曦的問題

兩軍團會師以后,任弼時、賀龍和關向應對批評夏曦錯誤的領導有兩段。此前,由於夏曦在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時執行了“左”的肅反路線,“不正確的估計黨、蘇干部十分之九是改組派”,4次進行肅反,冤錯案甚多,后果嚴重。賀龍和關向應“對夏曦的領導,早已不滿”,請求中央“加強中央分局的領導力量”,建立革命軍事委員會,並明確地說軍分會“由夏曦負責是照顧不來的,反致妨礙黨的工作”。所以,“非常迫切”要求中央“加派理論的軍事的干部”以及參謀人才等。

兩軍剛一會師,通過賀龍和關向應等指戰員介紹和迫切要求,了解一些情況的任弼時、蕭克、王震就聯名致電中央書記處和中革軍委,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建立紅二軍團政治工作隊伍,提出夏曦繼續擔任領導已有困難,“建議中央撤銷他中央分局書記及分革軍委會主席”職務,提議“賀龍為分革軍委的主席,蕭、任副之”。緊接著,任弼時、王震、關向應、張子意聯名致電周恩來報告:紅二軍團因長期與黨中央斷絕聯系,“在夏曦同志的右傾取消主義領導之下,使政治工作受到大的損失,解散了整個黨的組織,取消了政治機關和一切政治組織,直到最近才開始恢復”。部隊中黨團員還不到十分之一,在連隊還沒有黨支部,有的兩個連隊成立一個支部,多數支部隻有幾個黨團員,也沒有劃分小組,隻有一個支部書記。師團政委都是新提拔的,工作能力很弱,指導員缺少。大部分政治工作系統還未建立,部隊中肅反的情況仍然存在。鑒於此,“我們決定以原六軍團政治部為二軍團政治部,六軍團另成立政治部”。從紅六軍團調兩名團政委任紅二軍團兩個師的政委,“調一批同志和4個總支書,設法建立兩個師政治部,迅速的普遍建立支部”。

部隊在永順休整期間,任弼時、賀龍等原打算召集大規模會議來解決夏曦的問題,因軍情緊張,倉促間開了個團以上干部會,初步批評了夏曦的錯誤。上述措施,使紅二軍團政治機關和各種政治工作制度逐步健全,陸續起用因過去錯誤處理而被撤銷職務的干部。賀龍等認為,這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代表任弼時和紅六軍團給予的非常深遠的幫助。

1935年1月27日,任弼時、賀龍在大庸縣丁家溶主持召開紅二軍團軍政干部和黨的積極分子大會,紅六軍團派代表參加。任弼時、賀龍在會上總結了3個月來紅二軍團工作轉變的成績和弱點,批評了夏曦過去工作中的錯誤,提出了紅二軍團當時建設的緊急任務。

任弼時指出,兩軍會師以來,紅二軍團中“黨的基礎初步建立,黨的生活開始走向健全化的道路”,會師以前黨團員隻有213名,3個月來已有黨員703名,團員413名,增加了數倍,“各伙食單位都有了黨的支部組織”﹔會合時,“二軍團各師團無政治機關,連隊中的政治組織也沒有建立起來,現在已系統地建立起來了”﹔“指戰員的積極性正在發揚,肅反擴大化造成的恐怖現象逐漸消失,戰斗員的勝利信心大大提高了”﹔“部隊擴大了一倍以上,戰斗力增強了。”

大會上,任弼時對夏曦的錯誤進行了系統批評。他歸納夏曦的錯誤有3個:一是“最明顯而基本的錯誤是看不見無產階級和共產黨在中國革命運動中的力量和作用”﹔二是“夸大反革命力量,形成錯誤的肅反路線”,在“肅反中心論底下,把工作中同志們所有的錯誤缺點都看成是反革命搗鬼”,造成部隊中嚴重的肅反恐怖現象﹔三是“由於不信任群眾,不相信紅軍力量,在敵人進攻面前悲觀失望,退卻逃跑,沒有決心創造蘇維埃根據地,使紅軍長期過著流蕩游擊生活”。這一天,參加會議的人特別踴躍,會場室內外都站滿了指戰員。夏曦坐在主席台上,認真聽取大家批評。

任弼時的報告和大家的批評,總的來說是依據中央書記處來電指示精神進行的,態度也是同志式的。夏曦也承認了所犯的嚴重錯誤。賀龍多年來堅持的正確意見也得到了肯定,效果是好的。會后,省委遵照黨中央電示精神,仍委任夏曦為湘鄂川黔邊區革命委員會副主席和省委委員。

反敵“圍剿”。任弼時關切地對賀龍說:“你就到后邊休息一下吧!前面的事我負責。”賀龍說:“我萬萬不能下去,看不見戰斗情況,說不定真會急出病來”

1935年1月23日,何鍵、徐源泉制定“協剿”計劃,集中11個師又4個旅,合計81個團11萬兵力,並配有兩隊戰斗飛機,分6路向湘鄂川黔蘇區分進合擊。新生的湘鄂川黔蘇區,面臨著被扼殺的危機。

這時,任弼時、賀龍通過電台破譯的情報,從1月11日至31日的20天內,先后6次致電中革軍委,詳細報告國民黨軍的“進剿”“協剿”計劃。原來,早在湘贛蘇區時,任弼時就布置電台工作人員,偵聽敵人電台和破譯敵人電報密碼,秘密了解敵人動向。到湘鄂川黔后增加了電台,他又布置建立了專門的偵察台,稱“小電台”,日夜監聽破譯敵人情報。“小電台”在任弼時、賀龍直接領導下工作,成了總指揮部的耳目。

與此同時,為迎擊國民黨軍大舉進攻,1935年1月6日,任弼時、賀龍等進行緊急戰斗動員。這時,兩軍團主力部隊已擴大到1.17萬余人,地方部隊約3000人,是來犯之敵數量的十分之一。任弼時、賀龍指出,我們組織和領導得好,蘇區現有這幾十萬群眾相當10萬、20萬軍隊的力量,他們要求每個黨員都做一件戰爭動員的具體工作,真正成為戰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號召蘇區軍民行動起來,厲兵秣馬,保衛新生的革命根據地。

5月9日,中央紅軍北渡金沙江。任弼時、賀龍等認為:兩軍團牽制吸引國民黨軍、策應中央紅軍轉移任務已告一段落,當前中心任務是保存壯大力量,堅持在長江以南進一步打擊消滅湘鄂兩地敵軍有生力量,恢復和發展蘇區。過去兩軍團為牽制敵人,主要對湘軍採取攻勢,對鄂軍取守勢﹔現在湘鄂兩軍在地勢上已被分割為東西兩塊。因此,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對東湘軍守、對西鄂軍攻的方針。所以,從5月下旬起,任弼時、賀龍等率兩軍團主力向西進逼駐防龍山、來鳳鄂軍。在對鄂軍的攻勢中,紅二、紅六兩軍團統一指揮,密切協同,在忠堡地區全殲張振漢部。

原來,戰前張振漢關於行動路線、行軍序列和途中休息地點的密電,已經被任弼時、賀龍直接領導的“小電台”抄收破譯。任弼時、賀龍親率紅二軍團急行軍奔向忠堡,先敵1小時到達,紅六軍團隨后趕到投入戰斗。任弼時、賀龍奔上山頂,拿著望遠鏡觀察戰斗情況。任弼時看到被殲部隊戰斗力很差,估計張振漢未必在那裡。賀龍說:“我也這樣想,我們一定要把張振漢請進來。”任務布置完畢,任弼時得知賀龍勞累過度又受涼,關切地說:“你就到后邊休息一下吧!前面的事我負責。”賀龍說:“我萬萬不能下去。看不見戰斗情況,說不定真會急出病來。”任弼時等都笑了。經過3天戰斗,紅軍在忠堡地區擊敗敵9個團,俘敵縱隊司令張振漢。這次戰斗,又是“小電台”提供了准確情報,使紅軍能掌握先機。賀龍風趣地說:“一個電台比一個團還強。”

6月至7月,任弼時、賀龍等指揮紅軍主力一部圍龍山40天,城雖未克,但主力大部得到休整,在幾次打援中接連給敵以打擊。撤龍山之圍后,紅軍進行了3次重要戰斗.即招頭寨、板栗園和芭蕉坨戰斗。特別是8月初的板栗園戰斗,創造了紅軍奇兵突出,楔入縱深殲敵的戰例。原來,任弼時、賀龍等又是事先得到“小電台”監聽到的敵人情報,掌握先機,決定“聲東擊西”迷惑敵人,然后奇兵突出伏擊敵人。共殲敵1個師,2個團,1個特務營大部。8日,紅軍轉移至芭蕉坨,再擊敗陶廣縱隊的10個團。至此,任弼時、賀龍等兩軍團奮戰半年的反“圍剿”勝利結束。

頻道精選


哪位上將26歲就擔任紅四軍軍長 陳毅對他贊口不絕

毛澤東曾向哪位大將“借寶”(組圖)

賀龍女兒賀曉明談紀念賀龍元帥誕辰120周年

緬懷上將王震:功耀天山創軍事奇跡 開創新中國農墾事業

毛澤東稱誰不可不授上將軍銜(組圖)

周恩來曾因何事向下級道歉檢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