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謝慈友:第一代中國傘兵

文熱心

2016年04月19日15: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2015年12月24日,筆者來到平江縣城關鎮一棟廉租房內,與天安門受閱抗戰老兵謝慈友圍爐相談。

謝慈友今年90歲,腰板挺直,軍人風度依然。他穿著一套受閱時穿的黃色軍服,胸前挂滿了勛章,胸牌上寫著“國民革命軍第五軍”“鴻翔部隊”,還有他的姓名等字樣。這是一位曾與日軍在中國西南血拼的老兵,又是一位不一般的老兵——第一代中國傘兵,也就是現代的空降兵。“鴻翔”,寓意像大鳥一樣在天空中飛翔,發現目標凌空直扑,一招置敵於死地。

正是因為“不一般”,謝慈友的抗戰史也“不一般”。

那一年,他才15歲

1942年8月,謝慈友投身軍營時隻有15歲。

說起投軍的緣由,謝慈友告訴筆者:“1926年10月6日,我出生於平江城關鎮,小時候雖然家境不好,卻也過得去。到1942年時,入侵我國的日軍愈加瘋狂,我的家鄉平江也遭到了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房屋、街道被炸毀,尸橫遍地,商店關門,工人失業,人們整天在警報聲中惶恐地生活。當時我在念小學,家鄉經常遭到日軍飛機轟炸,身臨其境的我很憤怒。我父親是一位手工織襪工人,長年在店鋪,后店鋪關門,隻能帶著我祖母、母親和我逃離到鄉下,我也就此失學。”

“國難當頭,家也不家。”讀過書的謝慈友對這8個字有著真切的體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口號感召著他,他決定離開家園,去尋找伯父參加抗日戰斗,因為他的伯父是中國遠征軍的一位軍官。恰好表哥王微杰回邵陽國立十一中學上學,謝慈友就和他一路伴行。在半途分手后,謝慈友又獨自一人挑著小篾簍,裡面裝著換洗衣服和送給伯父家的一點平江土特產,大膽朝著廣西全縣——第五軍后方留守處所在地前進。

他乘車到廣西全縣后,徒步走到離縣城30華裡的楷水村,找到了伯父家。這時,伯父謝慰雲正在遠征印度未回國,謝慈友就在伯父家歇住了一個星期,等待伯父謝蔚雲的歸來。他伯父是黃埔第四期學生,此時是第五軍二十二師的一位團長,在昆侖關戰役中負了傷,中了3顆子彈,成了跛子,人稱“跛腳將軍”,后來升任第二〇〇師少將指揮官。

由於參軍心切,謝慈友找到遠征軍留守處的平江人李望雲,請他帶自己入伍。謝慈友在李望雲的帶領下,到全州湘山寺公園第五軍干部訓練班考試,被順利錄取。第五軍是全國唯一的機械化軍隊,這個訓練班主要是向學員教授機械技術,培養全軍的基層干部,充實到前線抗日部隊。在這裡,謝慈友經過6個月的強化軍事訓練和數理化及其他文化知識的學習后,順利結業。

小教官,隻有17歲

“令必行,表裡貫徹,絕對服從。練必精,藝高膽大,創立奇功。攻必克,步炮坦克,陷陣沖鋒。守必固,屹如山立,待機進攻。行動貴神速,步炮貴協同。昆侖殲敵,顯奇功。”這是第五軍的軍歌,謝慈友至今唱得歌詞准確、氣勢高昂。

謝慈友之所以對這首歌終生不忘,與他對這首歌的理解、運用分不開。他覺得,這首歌不僅體現了第五軍的歷史和戰功,而且融合了訓練指南和要求,因此他在訓練學員時常把這歌當作“教材”。

1943年2月干訓班結業后,謝慈友的同學們被分配到遠征軍裝甲、騎兵、汽車、輜重等4個機械化團,他被分配到雲南曲靖大營房汽車兵團團工廠,實習一個月后,升為少尉技術員。1943年4月,他被團長羅又倫選送,進入中、緬、印三國聯辦的駐滇干部訓練團學習。結業后,他帶著中美兩國領導人簽發的中英文版結業証書,來到汽車兵團一連任少尉副排長,與其他人一起負責當時西南線的戰時運輸工作。1943年12月,他又被派到雲南楊林老猴街所在的第五軍軍事訓練班軍官隊學習,專門學習軍事知識。6個月后結業,他成績排名第二,杜聿明軍長讓他留在軍訓班,擔任軍事隊的區隊長兼軍官隊的教官。

謝慈友經常用這首軍歌的內涵去教育廣大官兵。此舉還真管用,不僅提高了官兵的精氣神,也為自己提高了威信。學員都相當尊敬他,在路上碰到,都向他敬軍禮,親切地叫他“小教官”,而此時謝慈友才17歲。

當傘兵,他當上支隊長

“朵朵白雲,點點流星,飄動在萬裡的天空。我們是新中國的傘兵,為著民族的解放、國家的興旺,我們建起一座鐵的長城……”採訪中,謝慈友引吭高歌,唱起了70年前的《中國傘兵之歌》,英雄氣概仍不減當年。

他向筆者講起了中國第一支傘兵部隊的由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為准備即將進行的全面大反攻,美國和中國研究建立一支突擊隊,目的是用這把“突擊”尖刀深入敵后,襲擊日軍指揮部並破壞重要橋梁、通信設備及機場等戰略要地。於是,就有了代號“鴻翔”的傘兵第一團。1945年4月8日,由傘兵第一團擴編成的中國傘兵總隊在雲南昆明郊區崗頭村宣告成立。因此,昆明崗頭村被譽為中國第一支傘兵的“搖籃”。

傘兵部隊召集和精選部隊骨干為基層領導,干部大部分是從遠征軍第五軍選調的。謝慈友有幸被選中。伯父謝蔚雲語重心長地囑咐和鼓勵他:“慈友,傘兵是從飛機上跳下到地面作戰的特種兵,你要有超人的勇敢精神,才能當上一個空降兵的指揮員。你父親隻有你這個獨生子啊!”謝慈友斬釘截鐵地說:“伯父,您放心,您能過緬甸到印度,爬野人山打日軍。我就要從天上跳下去打擊日軍,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謝慈友告訴筆者,傘兵總隊劃分為4個大隊,每個大隊下轄5個中隊,每個中隊組建6個分隊:一、二、三分隊為步兵分隊,四分隊為小炮隊,五分隊為重機槍分隊,六分隊為工兵分隊(包括渡河、架橋、爆破)。還有4個直屬隊(分別為特務、通信、輜重、衛生直屬隊),一個傘兵訓練處(包括折傘組)。每個步兵分隊有30多個人,下設3個支隊。每個小炮分隊下設2個支隊。另外,補充大隊僅有干部,無兵。這樣,傘兵總隊兵力加起來總共約5000余人。

傘兵部隊火力混合編組,配有火箭筒、火焰噴射器。士官以上都配有美式大喇叭、手槍、筆和望遠鏡,官兵每人都配有跳傘小刀、手槍、急救包等,佩戴“鴻翔”標志。

謝慈友當時19歲,在傘兵總隊當了支隊長。后來,他還被提升為傘兵小炮上尉分隊長。有一次,陳納德將軍和杜聿明將軍來視察訓練情況,看到謝慈友在訓練士兵做示范動作,陳納德露出慈祥的筆容,徑直來到他身邊,一邊緊緊地握著他的手,一邊大呼:“OK,中國,好樣的!”那時那刻,謝慈友不知道如何回答陳納德,情急之中隻好向陳納德敬了一個庄嚴的軍禮。

翻筋斗,遇到魔鬼式的訓練

當一個傘兵不容易,謝慈友們遇到的是魔鬼式的訓練。謝慈友告訴筆者,跳傘訓練分為基本訓練和空中跳傘兩個階段。

“基本訓練主要是體操、單雙杠、木馬、跳遠、跳高、鐵環秋千、空中飛躍、翻筋斗,盟軍教官對翻筋斗這個項目抓得特別緊,訓練傘兵左翻、右翻、前翻、后翻、側翻,傘兵們滾得滿頭是汗,筋疲力盡,直到非常熟練為止。教官告訴我們,練好翻滾,是一個空降兵安全著陸、快速收傘、立即參加戰斗的關鍵。空降兵著陸時,傘在大氣壓的鼓脹之下,還有很大的慣性,會把你繼續拉走。不利用翻滾動作很快把傘的慣性阻止,人就會被拖得皮破骨折,拉到很遠的地方。要是等它的離心力自動消失才停下來,不僅著陸點會產生很大的誤差,而且影響戰斗。還有一個跳高塔項目也抓得比較緊,主要是訓練每個空降兵離開飛機的動作及勇氣和膽量。不少士兵第一次跳塔有害怕心理,要經過多次訓練才敢跳下,我自己也深有體會。第一次登上高塔時,眼前懸條鋼絲繩,一頭系在高塔上,一頭系在地樁上,成45度斜角,鋼絲繩上的滑輪一端有一根16英尺長的帶子,這根帶子就扣在身上。當你離開塔往下跳時,要等這根16英尺長的帶子拉直時,你才有感覺是挂在滑輪上,你的心才會平靜下來。相反,在你沒有感覺挂在滑輪上時,就有一種空蕩害怕的幻覺,這正如離開飛機門往下跳,牽引帶沒有伸直把傘打開時一樣的幻覺。所以說跳高塔是空降兵地面訓練的一個重要項目,也是一個最重要的低級階段訓練。”

謝慈友講述了第一次空中跳傘時的情景和感受。“我第一次在盟軍教官指揮下跳傘,感到很恐懼。從飛機門跳出后,在16英尺長的牽帶還沒把傘拉開時,心跳好像都停止了,失去了靈魂一樣,在空中渺渺然。當我默默數著‘一、二、三’數字時,忽然感覺被什麼東西把人往上一提,猛一驚醒,睜開眼一看,傘被張開,人被吊在傘下面。這時,我看到了頭頂的藍天,地下美麗的大自然,大地在自己的腳下慢慢地升起來,這才知道自己在往下降落。於是,我趕緊用手拉好主操縱帶,自己就像神話裡的天神在天空游蕩。當時,我真希望傘的速度能慢一點,多觀賞一下廣闊的大自然。可降落速度不允許我多留戀,我必須要注意自己的動作和著陸的位置。於是,我趕緊把雙腳並攏,兩腿彎曲,腳尖稍朝下,保持著地姿勢。一著陸,我就趕緊翻滾,把傘收下來,這樣跳傘才算完成。如果在離開飛機往下跳,心裡默數完‘一、二、三’傘還沒有打開,就要趕緊用手拉開胸前的保險傘(子傘)。所以作為一個空降兵,除了要有強健的體魄外,還要有機靈的頭腦。”

他說:“戰斗訓練中,我們雖然是在盟軍教官指導下按美國的方式訓練,但還是結合了中國部隊的作戰方式。例如,盟軍作戰的主導思想是以雄厚的軍事裝備為基礎,首先使用大量的火力消耗才開始攻擊,而我們是講究重點打擊,正面佯攻,迂回側擊,不是全憑火力去硬拼,而是用巧打、穩打,來引誘迷惑,使敵人暴露,然后集中火力一舉全殲。中國空降兵訓練與別國相比,很少出事故,安全率較高,陳納德將軍和盟軍教官稱中國人聰明、膽大。”

第一仗,攻打丹竹機場

1945年,為配合盟軍湘西大反攻,上峰命令從傘兵部隊中挑選一批精干人員混合編成一支突擊隊,配合友軍,襲擊日軍侵佔的廣西梧州市平南縣。1945年6月下旬的一個晚上,緊急集合的號聲響起,謝慈友和戰友們奔赴機場集合。在登機前半小時,上級給他們布置任務——配合友軍佔領丹竹機場。同時,偵察丹竹機場的位置、敵情分布情況、機場情況、停機坪、機庫和保護機場外圍的軍事火力部署等。登機開始,隻聽天空“轟隆隆”像雷聲響徹雲霄,陣勢頗為壯觀。當夜出動的飛機有B52型轟炸機、紅頭野馬噴氣戰斗機、偵察機以及裝載傘兵部隊的運輸機。

謝慈友回憶說:“在飛機內,官兵分兩排坐著,飛機中央橫著一根粗大的鋼絲,這是挂鉤用的。每個人都在緊張地檢查自己佩戴的子母兩傘、頭盔、綁在腳上的跳傘刀(防止在跳傘時傘挂在樹枝上影響降落用的),檢查自己佩戴的急救包、水壺、母傘的挂鉤等。”

“凌晨4時50分,飛機飛臨廣西丹竹機場附近上空,由於盟軍實行了電子干擾,日軍機場沒有發覺。等到他們發覺時,盟軍飛機已到達該機場上空,轟炸機立即向機場及外圍據點投下不計其數的炸彈。靜寂的夜裡突然間響聲震天,飛機聲、炸彈聲、機槍聲響成一片,地上一片火海,機場和機場外圍隻見火光和煙霧。噴氣戰斗機向下用機槍掃射,打得日軍焦頭爛額抬不起頭,到處塵土飛揚,機場上的飛機無法起飛,機場癱瘓,且被一片煙霧籠罩著。在震耳的炸彈聲、機槍聲及煙霧彌漫的有利條件下,指揮員發出了開始降落的信號彈。我們採用低空降落,在指揮員的口令聲中,一個一個地往艙外跳。母傘的挂鉤帶把母傘蓋一揭,傘便張開,人在這時也猛地一怔,好像從睡夢中驚醒,趕緊用手握住自己的傘,調整到降落位置降落,趕快找到武器降落袋,取出武器和彈藥,選擇地形架起小炮,進行猛烈的炮擊。我們重點摧毀敵人的地堡工事,掩護步兵前進。飛機仍在空中用火力掩護我們前進,友軍也在外圍同時進攻,接應我們,我們以絕對優勢的火力壓倒了日軍的反扑,使他們無處躲藏……僅幾小時,就摧毀了日軍全部的外圍據點和機場內的飛機及跑道,一舉佔領了所有機場據點。我們參加戰斗的160多名官兵中,死傷34人,其中軍官組長兩名。任務完成后,友軍接收陣地,我們則歸還建制,補充整頓。不久后,日軍便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次戰斗是我國軍事史上首次使用空降兵的成功嘗試。”

頻道精選


哪位上將26歲就擔任紅四軍軍長 陳毅對他贊口不絕

毛澤東曾向哪位大將“借寶”(組圖)

賀龍女兒賀曉明談紀念賀龍元帥誕辰120周年

緬懷上將王震:功耀天山創軍事奇跡 開創新中國農墾事業

毛澤東稱誰不可不授上將軍銜(組圖)

周恩來曾因何事向下級道歉檢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