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愛萍
[摘要]新中國現代化建設是從工業化起步並以“一五”計劃為標志的。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陳雲主持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編制和執行。他既注意學習蘇聯經驗,又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科學布局,為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積累了經驗。“一五”計劃的實施,奠定了中國工業化基礎,創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也可以說是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邁進的開端。這一切為當代中國的進步創造了重要條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回顧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一五”計劃編制和執行過程中留下的智慧和經驗,具有深刻教益。
[關鍵詞]現代化建設﹔“一五”計劃﹔陳雲﹔中財委﹔國民經濟
[中圖分類號]A849
[文獻標識碼]A
新中國現代化建設是從工業化起步並以“一五”計劃(1953年—1957年)為標志的。毛澤東在1945年中共七大政治報告和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報告中都明確提出,革命勝利后要將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國民經濟恢復任務完成后,周恩來在1954年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完整提出“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的“四個現代化”概念,並指出要“經過幾個五年計劃,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工業國家”,從1953年“一五”計劃“著手有系統地逐步地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周恩來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2、136、133頁。)陳雲作為政務院(1954年9月后稱國務院)副總理、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簡稱中財委)主任,在新中國經濟建設的探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陳雲“主持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編制和執行,既注意學習蘇聯經驗,又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科學布局,為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積累了經驗”(《人民日報》2015年6月13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回顧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一五”計劃編制和執行過程中留下的智慧和經驗,具有深刻教益。
頻道精選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